慢性肾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活动、饮食管理)、控制血压(选合适药物及达目标值)、减少尿蛋白(药物治疗)、延缓肾功能恶化(避肾损因素等)及中医中药辅助治疗(辨证论治),各方面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实施,尤其儿童患者要特殊考量相关因素以保障治疗安全有效。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活动:
对于慢性肾炎患者,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待病情稳定后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等。休息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促进病情恢复。例如,一般建议病情较轻的患者每天可进行30分钟左右的散步,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对于儿童患者,更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过度劳累可能影响身体恢复和生长。
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会加重肾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利于病情控制。
2.饮食管理:
蛋白质摄入: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建议优质低蛋白饮食,如肾功能正常但有大量蛋白尿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可控制在0.8-1.0g/(kg·d);若肾功能减退,蛋白质摄入量应进一步减少,可降至0.6-0.8g/(kg·d)。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瘦肉等,能在满足身体对蛋白质需求的同时,减少含非优质蛋白食物的摄入,从而减轻肾脏负担。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年龄、体重等调整蛋白质摄入,保证其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同时,不过度增加肾脏负担。
钠盐摄入:限制钠盐摄入,一般建议每天钠盐摄入量不超过3g。减少钠盐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减轻水肿。对于患有慢性肾炎的儿童,更要注意控制钠盐摄入,因为儿童对钠盐的代谢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过多钠盐摄入可能导致水钠潴留,加重水肿和高血压。
水分摄入:根据尿量调整水分摄入,若尿量正常且无水肿,水分摄入可不严格限制;若有水肿或少尿,应限制水分摄入,一般每天入量为前一天尿量加上500ml左右。
二、控制血压
1.降压药物选择:
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这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例如,贝那普利等ACEI类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同时减少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延缓肾功能恶化。对于儿童患者,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时要谨慎,需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肾功能和血钾水平,因为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情况与成人不同。
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等也可用于慢性肾炎患者的降压治疗,这类药物通过阻滞钙离子通道,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血压。
2.血压控制目标: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若患者有大量蛋白尿(>1g/d),则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慢性肾炎患者,血压控制目标更严格,应低于120/80mmHg。
三、减少尿蛋白
1.药物治疗:
除了上述的ACEI和ARB类药物外,有时还可能根据病情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例如,对于病理类型较轻的慢性肾炎,如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在病情需要时可短时间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但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因为这类药物有较多副作用。对于儿童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时要充分权衡利弊,因为儿童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药物副作用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一些新型药物也在研究中,可能为减少尿蛋白提供新的途径,但目前临床应用还相对有限。
四、延缓肾功能恶化
1.避免加重肾损害因素: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在给慢性肾炎患者使用药物时,要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避免使用可能损害肾脏的药物。对于儿童患者,更要谨慎选择药物,因为儿童肾脏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尚未完善,肾毒性药物可能对其肾脏造成严重损害。
积极控制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感染可加重肾脏炎症反应,导致肾功能恶化。对于慢性肾炎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一旦发生感染要及时治疗。儿童患者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加强防护,如注意保暖、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等,预防感染的发生。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保持内环境稳定对于延缓肾功能恶化非常重要。
五、中医中药辅助治疗
1.中药辨证论治:
根据慢性肾炎患者的不同证型进行辨证论治。例如,对于脾气虚弱证,可选用四君子汤加减;对于肝肾阴虚证,可选用杞菊地黄丸加减等。中医中药在改善患者症状、调节机体免疫等方面可能有一定作用,但需要在正规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且要注意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避免使用不正规的中药制剂加重肾脏负担。对于儿童患者,使用中医中药时要根据儿童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