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有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及肾功能异常相关表现,儿童症状不典型且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病情进展快、临床表现不典型,需与急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鉴别,急性肾小球肾炎有前驱感染史、补体C38周内恢复正常,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等为主要特征,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有自身特点。
一、症状表现
(一)水肿
1.发生情况: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时水肿较为常见,可表现为眼睑水肿,晨起时明显,这是因为夜间休息时身体代谢减缓,水分易在眼睑部位积聚;也可出现下肢水肿,尤其是踝部及胫前,行走或长时间站立后水肿可能加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组织间隙相对疏松,水肿可能更为明显,且可能影响活动。
2.机制:主要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有关。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使得水和钠不能正常排出体外,导致体内水钠积聚,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二)血尿
1.表现形式:可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时尿液呈洗肉水样或血色;镜下血尿则需要通过显微镜检查尿液才能发现红细胞增多。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血尿可能更易被忽视,因为儿童可能不能准确描述尿液外观变化。
2.成因: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红细胞通过受损的基底膜进入尿液。慢性肾炎患者肾小球结构发生病变,当急性发作时,基底膜的完整性进一步遭到破坏,红细胞滤过异常,从而出现血尿。
(三)蛋白尿
1.症状特点:患者尿液中泡沫增多,且长时间不消失,这是因为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使尿液表面张力改变,容易形成泡沫。对于患有慢性肾炎的患者,本身可能已有一定程度的蛋白尿,急性发作时蛋白尿会加重。
2.原理: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功能受损,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可以阻挡蛋白质的滤出,当滤过膜受损时,蛋白质就会从肾小球滤过进入尿液,导致蛋白尿。
(四)高血压
1.血压变化:患者血压可升高,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影响不同,成年人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而儿童高血压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慢性肾炎导致高血压的机制主要是水钠潴留引起血容量增加,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水钠潴留使血容量增多,心脏泵血需要克服的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会使血管收缩,进一步升高血压。
(五)肾功能异常相关表现
1.乏力、疲倦:患者会感觉身体没有力气,容易疲劳,活动耐力下降。这是因为肾功能受损,机体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内毒素积聚,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乏力、疲倦等症状。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有所下降,肾功能异常时乏力等症状可能会更明显,且恢复相对较慢。
2.消化系统症状: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由于体内毒素蓄积,影响胃肠道功能,胃肠道黏膜受到刺激,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儿童患者消化系统症状可能会影响其进食,进而影响营养摄入,不利于身体恢复。
二、特殊人群特点
(一)儿童
1.症状不典型性:儿童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时,水肿可能更易被忽视,因为儿童可能不能准确表达身体的不适,而且水肿可能首先表现在眼睑等不太引人注意的部位。血尿也可能被儿童自身忽略,家长可能发现孩子尿液颜色异常时才引起重视。
2.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由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影响肾功能,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和生长激素等的正常调节,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身高增长缓慢、体重不增等情况。因此,对于儿童慢性肾炎急性发作,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及时的干预,以减少对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
(二)老年人
1.病情进展较快: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时肾功能恶化可能相对较快。水肿、蛋白尿等症状可能会迅速加重,而且容易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使病情更为复杂。
2.临床表现不典型:老年人高血压症状可能不明显,可能仅表现为头晕、嗜睡等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血尿、蛋白尿等症状也可能不如年轻人典型,这就需要医生更加仔细地进行检查和评估,避免漏诊和误诊。
三、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1.发病特点:急性肾小球肾炎多有前驱感染史,如链球菌感染后1-3周发病,而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多是在慢性肾炎基础上因一些诱因导致病情急性加重,无前驱感染的典型潜伏期。
2.实验室检查差异: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补体C3可降低,且在8周内恢复正常,而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时补体C3一般正常或仅有轻度异常。
(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1.主要区别: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0g/L)、高度水肿和高脂血症为主要特征,而慢性肾炎急性发作除蛋白尿等表现外,还可能有血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等表现,且慢性肾炎的蛋白尿程度一般不如肾病综合征严重,同时慢性肾炎患者多有较长的病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