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需从正确哺乳、保持乳房清洁、避免乳头损伤、增强身体抵抗力四方面预防产褥期乳腺炎,包括按需哺乳、正确哺乳姿势;乳头及乳房清洁,选合适内衣;防婴儿咬伤、外力损伤乳头;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以增强抵抗力。
一、正确哺乳
1.按需哺乳
产褥期女性应按需给婴儿哺乳,一般每2-3小时哺乳一次,每次哺乳尽量让婴儿将一侧乳房吸空后再吸另一侧。这样可以防止乳汁淤积,因为乳汁淤积是产褥期乳腺炎的重要诱因之一。例如,有研究表明,乳汁淤积的产妇发生产褥期乳腺炎的风险显著高于乳汁排空良好的产妇。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产妇,按需哺乳的频率可能会略有不同,但总体原则是保证乳房内乳汁及时排出。年轻产妇身体恢复较好,可能哺乳频率相对高一些;而年龄稍大的产妇也应根据婴儿的需求进行哺乳。
2.正确哺乳姿势
产妇应采取正确的哺乳姿势,如坐姿或卧位,确保婴儿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在口中。正确的哺乳姿势有助于婴儿有效地吸吮乳汁,避免乳头损伤。乳头损伤后容易引发细菌感染,进而增加产褥期乳腺炎的发生风险。比如,错误的哺乳姿势可能导致乳头皲裂,细菌可通过皲裂处侵入乳腺组织,引发炎症。
对于有特殊病史的产妇,如曾有乳腺疾病史,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哺乳姿势,必要时可在医生或专业哺乳顾问的指导下进行哺乳。
二、保持乳房清洁
1.乳头清洁
产褥期女性应注意保持乳头清洁,每次哺乳前后可用温水轻轻清洗乳头。清洗时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等清洁剂,防止破坏乳头皮肤的天然保护膜。例如,使用温和的清水清洗即可,能有效清除乳头表面的污垢和细菌,降低感染风险。
不同生活方式的产妇都应养成哺乳前后清洗乳头的习惯,尤其是那些生活环境不太卫生的产妇,更要注重乳头的清洁。对于哺乳期有乳头分泌物的产妇,清洗时要更加仔细,但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损伤乳头。
2.乳房卫生
除了乳头清洁,还要保持乳房整体的卫生。产妇的内衣应选择棉质、宽松、舒适的款式,避免过紧的内衣压迫乳房,影响乳腺血液循环和乳汁排出。同时,要勤换内衣,保持乳房局部的干燥和清洁。研究发现,穿着过紧内衣的产妇发生产褥期乳腺炎的概率比穿着宽松舒适内衣的产妇高。
对于年龄较大的产妇,由于身体机能相对有所下降,更要注意乳房的卫生状况,选择合适的内衣,加强乳房的清洁和护理。有乳腺增生等病史的产妇,在保持乳房清洁方面要更加谨慎,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
三、避免乳头损伤
1.防止婴儿咬伤乳头
要注意防止婴儿咬伤乳头,当婴儿含接乳头姿势不正确时,应及时纠正。可以在哺乳结束后,让婴儿自然松开乳头,避免强行拉出乳头,以免造成乳头损伤。如果婴儿出现咬伤乳头的情况,应及时处理伤口,如用碘伏消毒等,防止伤口感染引发乳腺炎。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儿,家长要根据婴儿的发育情况和吸吮特点来防止乳头损伤。新生儿吸吮力度较小,但也需要家长关注;而较大月龄的婴儿吸吮力度可能会增大,更要注意纠正其含接姿势。
2.避免外力损伤乳头
产妇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外力对乳头的损伤,如避免穿过紧的内衣摩擦乳头,避免乳头受到碰撞等。在抱婴儿等活动中要小心,防止乳头被挤压受伤。例如,在抱婴儿时,要注意用手托住乳房,避免乳头受到不必要的外力压迫。
有特殊病史的产妇,如患有糖尿病等影响伤口愈合的疾病,更要特别注意避免乳头损伤,因为乳头损伤后一旦感染,在其自身身体状况的影响下,可能会加重病情或导致恢复困难。
四、增强身体抵抗力
1.合理饮食
产褥期女性要保证合理的饮食,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增强抵抗力;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例如,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可多吃橙子、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不同年龄的产妇在饮食上可能有不同的需求,年轻产妇身体恢复快,可适当增加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年龄稍大的产妇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过度进补导致肥胖等问题。有妊娠糖尿病等病史的产妇,在饮食上要遵循糖尿病饮食的要求,控制糖分摄入,同时保证足够的营养以维持身体抵抗力和正常哺乳需求。
2.适量运动
产褥期女性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进行适量运动,如产后尽早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也有利于产后身体的恢复。一般来说,产后24小时后就可以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随着身体恢复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不同生活方式的产妇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对于喜欢安静的产妇,可以选择室内的简单拉伸运动;而喜欢户外活动的产妇可以在天气适宜时进行散步、产后瑜伽等运动。年龄较大的产妇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根据自己的身体耐受程度来调整运动计划。有剖宫产史等特殊病史的产妇,运动要更加谨慎,遵循医生关于产后运动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