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肾衰竭后需及时就医评估,急性肾衰竭要找诱因并依情况行肾脏替代治疗;慢性肾衰竭要延缓肾功能进展(治基础病、饮食管理)及防治并发症;儿童肾衰竭要关注生长发育、合理选择治疗及营养支持;老年肾衰竭要谨慎用药、综合评估治疗方式并注重生活护理,需依肾衰竭类型和病情采取个体化治疗管理及关注特殊人群。
一、及时就医与评估
当病人被诊断为肾衰竭时,首先应尽快前往正规医院肾内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既往疾病史、用药史等)、全面体格检查以及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肾衰竭的类型(急性肾衰竭或慢性肾衰竭)、严重程度等。例如,会进行血常规检查,了解血红蛋白水平等;血生化检查,包括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的测定,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往往提示肾功能受损;还可能进行肾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等情况。
二、急性肾衰竭的处理
(一)寻找并去除诱因
如果是急性肾衰竭,首先要积极寻找可能的诱因并尽力去除。比如,若是因脱水、失血等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引起的肾前性急性肾衰竭,需要及时补充血容量,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等液体来恢复肾脏的灌注;若是药物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等肾毒性因素导致的,应立即停用相关肾毒性药物。
(二)肾脏替代治疗的选择
当急性肾衰竭病人出现严重的高钾血症(血钾>6.5mmol/L)、严重代谢性酸中毒(pH<7.15)、容量负荷过重且对利尿剂治疗无效等情况时,往往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血液透析起效较快,能迅速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多余水分;腹膜透析相对更适合一些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通过腹膜作为半透膜来进行物质交换。
三、慢性肾衰竭的管理
(一)延缓肾功能进展
1.治疗基础疾病:如果慢性肾衰竭是由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基础疾病引起的,要积极治疗这些基础疾病。例如,糖尿病肾病病人要严格控制血糖,可通过饮食控制、运动以及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如胰岛素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专业医生指导)来将血糖控制在合适范围;高血压肾损害病人要积极控制血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2.饮食管理:遵循低蛋白饮食原则,根据病人的肾功能情况合理安排蛋白质摄入量,一般建议优质低蛋白饮食,如适量摄入鸡蛋、牛奶、瘦肉等优质蛋白质,同时限制植物蛋白的摄入。还要注意控制磷的摄入,因为慢性肾衰竭病人常存在磷代谢紊乱,高磷血症会加重病情,所以要少吃含磷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等;适当控制钾的摄入,若病人存在高钾血症,要避免食用香蕉、橘子等含钾高的水果和蔬菜等。另外,要保证热量的充足摄入,可通过摄入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条等)来满足身体能量需求。
(二)并发症的防治
1.贫血的防治:慢性肾衰竭病人常伴有贫血,这是因为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所致。医生会根据病人情况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同时补充铁剂等,以纠正贫血,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状况。
2.钙磷代谢紊乱的防治:除了饮食控制磷摄入外,还会根据病人情况给予磷结合剂(如碳酸钙等)来降低血磷水平,同时补充活性维生素D制剂(如骨化三醇等)来维持钙磷代谢平衡,预防肾性骨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3.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慢性肾衰竭病人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要积极控制血压、血脂等。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达标,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病人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等加重心脏负担的行为。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肾衰竭
儿童肾衰竭需要特别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在治疗上,要更加谨慎选择治疗方案。例如,在肾脏替代治疗的选择上,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权衡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不同方式的利弊。同时,要保证儿童的营养供应,因为肾衰竭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所以需要提供适合儿童生长需求的营养支持,可能需要专业的儿科营养师进行饮食指导,确保儿童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且要注意营养物质的合理配比。
(二)老年肾衰竭
老年肾衰竭病人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身体机能衰退的特点。在药物使用上要更加谨慎,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要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在肾脏替代治疗的选择上,要综合评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心肺功能等情况来决定是选择血液透析还是腹膜透析等。同时,要注重对老年人的生活护理,保持其居住环境舒适,关注其心理状态,因为老年肾衰竭病人可能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总之,病人肾衰竭后要及时就医,根据肾衰竭的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个体化治疗和管理措施,同时要关注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以最大程度地维护病人的肾功能和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