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时部分患者会出现疼痛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疼痛表现,这与胃出血的原因、出血量、出血速度等因素有关,如消化性溃疡、胃炎导致的胃出血部分患者伴疼痛,肝硬化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癌导致的胃出血等部分患者无明显疼痛,同时儿童、老年人、长期饮酒者、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者、孕妇、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等不同人群胃出血时疼痛表现也有差异,评估胃出血患者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及时检查诊断并治疗。
一、胃出血伴疼痛的情况
1.病因相关
消化性溃疡导致的胃出血:当消化性溃疡侵蚀到溃疡底部的血管时引起出血,患者多有上腹部疼痛症状,疼痛性质多样,如胃溃疡患者疼痛多呈餐后痛,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多为空腹疼、夜间痛等,出血时疼痛可能会有一定变化,比如疼痛可能会因为出血后血液对胃酸的稀释缓冲等作用而有所缓解,但同时会出现胃出血相关表现,像呕血、黑便等。例如,有研究表明,在因消化性溃疡并发胃出血的患者中,约70%-80%在出血前有典型的溃疡疼痛症状。
胃炎相关胃出血: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可由应激、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患者常伴有上腹部隐痛、胀痛等不适,同时发生胃出血时,可能在原有腹痛基础上,出血相关表现会更突出,如出现呕血、黑便等,其腹痛的程度和性质可能因个体差异及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因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导致的胃出血,患者的腹痛可能相对较明显且与药物刺激胃黏膜有关。
2.年龄因素影响
儿童:儿童胃出血相对少见,若发生胃出血,比如因外伤、先天性胃肠道畸形等导致,疼痛表现可能不太典型,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但也可能出现腹部不适等情况,由于儿童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达与成人不同,需要仔细观察其精神状态、是否有哭闹、呕吐物性状等情况来判断。例如,儿童因误服腐蚀性物质导致胃黏膜损伤出血,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拒食、呕吐物带血等表现,同时可能伴有腹部的不适,但疼痛描述不精准。
老年人:老年人胃出血常见病因有消化性溃疡、胃癌等,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可能下降,部分老年人胃出血时可能疼痛不明显,而是以呕血、黑便为首要表现,或者仅表现为乏力、头晕等全身症状,这是因为老年人机体反应性较差,所以在评估老年人胃出血时不能仅依据疼痛来判断,要全面检查。比如一些老年胃癌患者发生胃出血时,可能首先发现黑便,而腹痛症状可能不突出,容易被忽视,从而延误病情。
3.生活方式影响
长期饮酒者:长期饮酒可导致胃黏膜损伤,引发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等病变进而出现胃出血,患者在出血前可能有上腹部隐痛等不适,饮酒可能会加重胃部的刺激,导致疼痛和出血情况的发生,长期饮酒还可能影响胃黏膜的修复,使胃出血更容易发生且症状可能更复杂。例如,有长期大量饮酒史的患者,突然出现呕血,回顾可能有之前间断的上腹部隐痛病史,出血后疼痛可能因为血液对胃内环境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者:这类人群患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风险增加,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胃出血时,可能会有上腹部疼痛,且疼痛与饮食、作息不规律相关,比如长期饮食不规律导致胃溃疡,进而出血,疼痛在进食不规律时加重,出血时疼痛可能有变化。
二、胃出血无明显疼痛的情况
1.病因相关
肝硬化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当曲张的静脉破裂时引起胃出血,患者可能无明显上腹部疼痛,而是以大量呕血、黑便为主要表现,这是因为出血是由于血管破裂,其机制与溃疡侵蚀血管不同,所以疼痛症状不突出。研究发现,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中,约30%-40%可能无明显的上腹部疼痛症状。
胃癌导致的胃出血:早期胃癌患者可能无明显疼痛症状,当胃癌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溃疡、侵犯血管导致出血时,也可能以呕血、黑便为首要表现,而疼痛症状不明显,这是因为胃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随着病情进展,出血成为较突出的表现。
2.特殊人群情况
孕妇:孕妇胃出血相对少见,若发生胃出血,比如因胃溃疡等疾病,由于孕期身体的特殊变化,部分孕妇可能疼痛不明显,而是表现为呕血、黑便等,这是因为孕期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影响对疼痛的感知等,需要谨慎诊断和处理,因为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等情况。例如,孕妇出现胃出血,不能像非孕期那样单纯依据疼痛来判断病情,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估。
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脑血管意外患者,可能因应激等因素导致胃黏膜病变出血,这类患者由于神经系统疾病影响,对疼痛的感知和反应可能异常,可能无明显的上腹部疼痛表现,而以胃出血相关表现为突出症状,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其基础疾病可能干扰对胃出血相关症状的判断。
总之,胃出血时部分患者会有疼痛表现,部分患者无明显疼痛,在评估胃出血患者时要综合考虑出血的病因、患者的年龄、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不能仅依据疼痛情况来判断病情,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