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具有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如血尿、蛋白尿;有肾功能急剧恶化表现,像少尿或无尿、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等;有水肿表现,包括眼睑及面部水肿、下肢水肿等;还有其他系统表现,比如高血压、贫血、乏力纳差等全身症状,不同年龄患者在各表现上有不同特点及影响。
一、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
1.血尿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多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血尿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断裂等原因导致红细胞漏出。几乎所有患者都会有血尿表现,其中肉眼血尿可呈洗肉水样等,儿童患者血尿表现可能与成人相似,但需注意儿童的泌尿系统发育特点可能影响血尿观察的细节,但本质是红细胞从受损的肾小球滤过膜漏出。
2.蛋白尿
患者会出现蛋白尿,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超过正常范围。蛋白尿的产生是因为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大分子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蛋白尿程度可能有差异,一般来说,病情越重,蛋白尿往往越多,但也有个体差异,比如一些特殊体质或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蛋白尿表现不典型,但总体机制是滤过膜的损伤。
二、肾功能急剧恶化表现
1.少尿或无尿
患者可出现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部分患者可发展为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这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肾脏排出尿液的功能障碍所致。在儿童中,由于肾脏储备功能相对较弱,少尿或无尿出现可能更迅速,需要密切监测尿量变化,因为尿量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性别患者在少尿无尿表现上无本质差异,但儿童的尿量计算需根据年龄调整,婴儿和儿童的正常尿量与成人不同,要依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正常尿量范围来判断是否出现少尿无尿。
2.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等
血肌酐和尿素氮会迅速升高,血肌酐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血肌酐不能有效排出体外,导致其在血液中浓度升高;尿素氮也是如此,当肾功能受损,尿素的代谢和排出障碍,血尿素氮水平升高。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血肌酐的正常范围不同,儿童的血肌酐正常范围低于成人,所以在判断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功能恶化时,要结合患者的年龄来准确评估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的意义。例如儿童患者血肌酐轻度升高可能就提示较明显的肾功能损害,因为其正常基线较低。
三、水肿表现
1.眼睑及面部水肿
多数患者会出现眼睑及面部水肿,这是因为水钠潴留,组织间隙液体增多。早晨起床时眼睑水肿往往较为明显,这是由于夜间平卧,体液更容易积聚在眼睑等疏松组织部位。儿童的面部和眼睑相对成人更娇嫩,水肿可能更易观察到,而且儿童的水钠代谢调节功能不如成人完善,所以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时儿童的水肿可能相对更突出,需要注意观察儿童面部尤其是眼睑的水肿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下肢水肿等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下肢水肿,严重时可波及全身。水肿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排出减少,同时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相对正常,导致水钠潴留,体液分布异常。不同性别患者下肢水肿表现无本质区别,但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功能不全等,水肿表现可能与单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水肿有所不同,需要综合判断;儿童患者下肢水肿时要注意与营养不良等其他原因导致的水肿鉴别,因为儿童的生长发育状态等因素会影响水肿的判断。
四、其他系统表现
1.高血压
部分患者会出现高血压,其发生机制与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有关。高血压可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形成恶性循环。不同年龄患者高血压的控制目标不同,儿童的血压正常范围随年龄变化,所以对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的儿童患者,要按照儿童高血压的管理标准来处理,既要关注血压升高对肾脏的影响,又要考虑儿童用药的特殊性,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降压措施(如非药物干预基础上谨慎选择合适降压药物);成人患者则按照成人高血压管理规范,但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时高血压的处理要更积极,因为高血压会加速肾功能恶化。
2.贫血
患者可出现贫血,主要是由于肾功能不全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同时,慢性肾功能不全时的毒素蓄积等也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儿童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贫血对其生长发育影响更大,需要密切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及时发现贫血并采取相应措施,比如在保证肾功能稳定的基础上,可考虑适当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等,但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成人患者贫血也会影响生活质量和身体机能,需评估贫血程度并采取合适的纠正措施。
3.乏力、纳差等全身症状
患者常出现乏力、纳差等全身症状,这是由于肾功能不全,毒素蓄积,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乏力是因为身体代谢废物堆积,能量产生不足等;纳差是由于胃肠道受到毒素刺激等原因。不同年龄患者的乏力纳差表现程度可能不同,儿童患者可能因为乏力而影响活动和进食,需要家长关注儿童的活动情况和饮食摄入,及时发现并处理;成人患者则要注意自身全身状况的变化,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