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瘤和乳腺纤维腺瘤在定义本质、病理表现、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定义上纤维瘤由纤维组织为主、腺瘤由上皮和纤维组织混合组成;病理表现中纤维瘤纤维组织为主、腺瘤有大量腺管和纤维组织成分;临床表现在发病年龄和症状上有不同;影像学检查超声和钼靶表现各有特点;治疗均有观察随访和手术治疗方式,特殊人群如青春期、妊娠期、绝经后女性情况各有不同。
一、定义与本质
乳腺纤维瘤:是来源于乳腺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良性肿瘤,本质是由纤维组织和腺上皮两种成分增生形成的肿瘤。
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常见的良性肿瘤,由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混合组成,本质是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良性增生性病变。
二、病理表现
乳腺纤维瘤:瘤体主要由纤维组织构成,腺上皮成分相对较少,纤维组织呈编织状排列,质地较韧。
乳腺纤维腺瘤: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的腺管成分和纤维组织成分,腺管常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被疏松或致密的纤维组织包围。
三、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
乳腺纤维瘤: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发病年龄相对较窄,通常在20-35岁左右较为常见。
乳腺纤维腺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女性,包括年轻女性甚至少女,发病年龄范围相对更广。
症状表现:
乳腺纤维瘤:一般表现为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肿块边界清晰,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生长缓慢,通常无明显疼痛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在月经周期有轻微胀痛。
乳腺纤维腺瘤:主要表现为乳房内无痛性肿块,肿块多为单发,也可多发,肿块质地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可推动,生长速度一般较慢,但在妊娠期可能会迅速增大。
四、影像学表现
超声检查:
乳腺纤维瘤:超声下多表现为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包膜完整,后方回声一般无明显改变。
乳腺纤维腺瘤:超声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有完整包膜,内部回声均匀,部分病例可见肿块周围有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
钼靶X线检查:
乳腺纤维瘤:钼靶上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的肿块,边缘光滑,有时可见肿块周围有薄层晕圈。
乳腺纤维腺瘤:钼靶下可见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密度略高于周围乳腺组织,肿块边界清晰,部分病例可见肿块周围有粗颗粒状、斑点状钙化。
五、治疗原则
观察随访:
乳腺纤维瘤:对于较小且无症状的乳腺纤维瘤,若患者年龄较小(如青春期女性),且肿块无明显变化,可选择定期观察随访,一般每3-6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观察肿块大小、形态等变化。
乳腺纤维腺瘤:若肿块较小(直径小于3cm),患者无明显不适,且年龄较轻,也可选择定期观察随访,同样定期进行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
手术治疗:
乳腺纤维瘤:当肿块较大(直径大于2cm),或在观察过程中肿块明显增大,或患者有强烈手术意愿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多为纤维瘤切除术,将肿块完整切除送病理检查。
乳腺纤维腺瘤:若肿块直径大于3cm,或在妊娠期发现肿块迅速增大,或患者有美容需求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为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对于多发的乳腺纤维腺瘤,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六、特殊人群情况
青春期女性:
乳腺纤维瘤:青春期女性出现乳腺纤维瘤时,由于其乳腺还在发育阶段,需要密切观察肿块变化。因为此阶段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可能会影响肿块的大小。要告知患者及家属定期复查的重要性,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因为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内分泌,进而影响肿块情况。
乳腺纤维腺瘤:青春期女性患乳腺纤维腺瘤时,同样要关注肿块随月经周期及生长发育的变化情况。由于青春期乳腺的特殊性,手术需谨慎考虑,尽量选择对乳腺发育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且术后要注意伤口护理,预防感染,同时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
妊娠期女性:
乳腺纤维瘤: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大幅升高,可能导致乳腺纤维瘤迅速增大。此时要密切监测肿块大小、有无疼痛等不适症状。由于妊娠期手术可能会对妊娠产生一定影响,如引起宫缩等,所以一般建议在妊娠中期(4-6个月)谨慎评估后再决定是否手术。
乳腺纤维腺瘤:妊娠期乳腺纤维腺瘤也可能出现迅速增大的情况,需要密切观察肿块变化。如果肿块在妊娠期增长过快,出现疼痛等症状,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手术的利弊,包括手术对妊娠的影响等,再决定是否手术。产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可能也是一种选择,但要密切关注肿块在产后的变化情况。
绝经后女性:
乳腺纤维瘤:绝经后女性患乳腺纤维瘤时,由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肿块一般生长缓慢,但仍需要定期检查,因为绝经后乳腺癌的发生率相对增加,要注意与乳腺癌进行鉴别诊断。
乳腺纤维腺瘤:绝经后女性乳腺纤维腺瘤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现,也需要密切观察,因为绝经后乳腺组织逐渐萎缩,肿块相对更容易被发现,要通过定期检查评估肿块的性质,必要时进行手术切除并送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