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全身水肿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蛋白尿致血浆蛋白减少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有关,可通过体重、体液分布、实验室指标评估,非药物干预包括饮食管理(限盐、限水、适量蛋白质摄入)和休息体位调整,药物有利尿剂、ACEI或ARB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慢性肾炎全身水肿的发病机制
慢性肾炎患者出现全身水肿主要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减少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因素有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使得水钠排出减少,蛋白尿使血浆白蛋白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管内进入组织间隙,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会进一步导致水钠潴留,从而引发全身水肿。不同年龄阶段的慢性肾炎患者,其发病机制的具体表现可能因生长发育等因素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在肾脏的发育和生理功能特点上与成人有所不同,但基本的病理生理过程相似。
二、慢性肾炎全身水肿的评估指标
1.体重:定期测量体重是评估水肿变化的简单指标,体重短期内迅速增加往往提示水肿加重。例如,患者在几天内体重增加2-3公斤,可能意味着体内水钠潴留明显。
2.体液分布情况:观察身体不同部位水肿的程度,如眼睑、下肢、阴囊等部位的水肿情况。可通过视诊和触诊来判断,凹陷性水肿是慢性肾炎水肿常见的表现,用手指按压水肿部位,松开后会有凹陷且不易迅速恢复。
3.实验室指标
尿常规:查看蛋白尿的程度,蛋白尿的多少与水肿的严重程度往往有一定关联,大量蛋白尿提示肾脏的损伤较重,水肿可能更明显。
血浆白蛋白: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会加重水肿,当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时,水肿往往较为显著。
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等,肾功能不全时会影响水钠的代谢,进而影响水肿的状态。
三、慢性肾炎全身水肿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1.饮食管理
限盐:对于慢性肾炎全身水肿患者,每日盐摄入量应限制在2-3克。盐摄入过多会加重水钠潴留,加重水肿。例如,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不同年龄的患者对盐的耐受和需求不同,儿童患者由于生长发育需要,在限盐的同时要保证营养均衡,可选择一些低钠盐替代品,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限水:根据水肿程度和尿量调整饮水量,一般每日进水量为前一日尿量加上500ml左右。如果患者尿量明显减少,水肿严重,更要严格控制水分摄入。
蛋白质摄入: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鸡蛋等,以维持机体营养,但又要避免过多蛋白质摄入加重肾脏负担。一般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和体重等因素来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例如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可控制在1g/kg左右。
2.休息与体位
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休息可以减少机体的代谢负担,有利于水肿的消退。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成人患者也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定时进行休息和活动。
体位:适当抬高水肿部位,如下肢水肿时抬高下肢,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儿童患者在休息时可适当垫高下肢,家长要注意调整合适的体位,确保孩子舒适且有利于水肿缓解。
四、慢性肾炎全身水肿的药物治疗相关(仅提及药物名称)
1.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少水钠潴留,从而减轻水肿。但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监测电解质情况,避免出现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儿童患者使用利尿剂时要特别谨慎,需根据体重等因素严格调整剂量,并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这类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还可以减少尿蛋白,同时对水肿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例如贝那普利等ACEI类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肾功能和血钾水平,对于肾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要慎用。
五、特殊人群慢性肾炎全身水肿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慢性肾炎全身水肿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水肿变化、尿量等情况,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饮食管理和治疗。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上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对肾脏有较大毒性的药物,同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因为疾病和治疗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
2.老年患者:老年慢性肾炎全身水肿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治疗水肿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利尿剂时要避免与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加重基础疾病的药物同时使用。同时,老年患者行动不便,要注意预防压疮等并发症,因为水肿部位皮肤更容易受压损伤。
3.妊娠期女性患者:妊娠期慢性肾炎全身水肿需要特别谨慎处理。药物的使用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很多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所以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权衡利弊。饮食管理上要保证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求,同时严格控制盐和水分的摄入。要密切监测孕妇的血压、肾功能、胎儿的发育情况等,定期进行产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