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相关并发症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各有不同,肾功能进行性恶化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关;肾性贫血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高血压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肾性骨病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感染风险增加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加速慢性肾炎患者肾功能恶化。例如,一些慢性肾炎患者不注意饮食控制,大量摄入高蛋白食物,会使肾脏过滤代谢蛋白质的负担增加,促使肾小球硬化等病变进展,进而加快肾功能恶化进程。有吸烟习惯的慢性肾炎患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肾脏血液循环,导致肾脏缺血缺氧,也会加速肾功能的减退。
病史相关:本身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慢性肾炎患者,如合并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高血压会使肾小球内高压,进一步损伤肾小球,加速肾功能恶化。若慢性肾炎患者既往有反复感染等情况,炎症反应会持续损伤肾脏组织,也会促使肾功能不断恶化。
肾性贫血
年龄与性别影响:儿童慢性肾炎患者发生肾性贫血时,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代谢,因为贫血会导致身体各组织器官供氧不足,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和身体机能。女性慢性肾炎患者由于生理周期等因素,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贫血倾向,合并肾性贫血时会加重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更为明显。
生活方式影响:缺乏运动的慢性肾炎患者,身体血液循环相对缓慢,会加重肾性贫血的缺氧状态,使患者更容易感到疲倦、气短等。而过度劳累的慢性肾炎患者,身体处于高消耗状态,也会加重贫血相关的不适症状,因为身体在劳累状态下对氧气的需求增加,而贫血又不能满足供氧。
病史相关:如果慢性肾炎患者既往有出血倾向相关病史,如既往有消化道出血等情况,会进一步加重肾性贫血的程度,因为失血会使体内红细胞丢失,而慢性肾炎导致的红细胞生成减少和破坏增加,再加上失血,会使贫血情况雪上加霜。
高血压
年龄因素影响:老年慢性肾炎患者本身血管弹性下降,合并高血压时,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如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因为老年患者的血管已经处于相对硬化状态,高血压会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儿童慢性肾炎患者出现高血压时,会影响其血压调节机制的正常发育,长期高血压可能对儿童的脑血管等造成损伤,影响智力发育等潜在风险。
生活方式影响:高盐饮食是导致慢性肾炎患者高血压难以控制的重要因素。慢性肾炎患者摄入过多盐分,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如果患者不改变高盐饮食的生活方式,即使使用降压药物,血压也往往难以良好控制。长期熬夜的慢性肾炎患者,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影响血压的正常节律,导致血压波动较大,加重高血压对肾脏和心脑血管的损害。
病史相关:如果慢性肾炎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家族史,那么其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更高,而且病情可能更难控制。因为遗传因素会使患者的血管对血压变化更为敏感,在慢性肾炎的基础上,更容易出现血压异常升高的情况,并且血压波动时对肾脏等器官的损伤也会更严重。
肾性骨病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慢性肾炎患者发生肾性骨病时,会严重影响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导致佝偻病等问题,影响身高和骨骼的正常结构。成年慢性肾炎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肾性骨病,会出现骨质疏松、骨痛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而且骨质疏松还会增加骨折的风险,尤其是老年慢性肾炎患者,骨折后恢复困难,会进一步降低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方式影响:缺乏日照的慢性肾炎患者,体内维生素D合成减少,而维生素D对于钙的吸收和骨骼代谢至关重要,所以缺乏日照会加重肾性骨病的发展。长期卧床的慢性肾炎患者,由于活动减少,骨骼得不到有效的应力刺激,会加速骨量丢失,加重肾性骨病的程度。
病史相关:如果慢性肾炎患者既往有肾脏钙磷代谢紊乱病史,那么发生肾性骨病的可能性更大,而且病情可能更为复杂。因为既往的钙磷代谢紊乱已经破坏了正常的骨骼代谢平衡,在慢性肾炎的持续影响下,骨病会进一步恶化,出现更严重的骨骼畸形、疼痛等表现。
感染风险增加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慢性肾炎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合并感染时更容易扩散,引发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等,而且儿童感染后恢复相对较慢,会影响其身体的康复和生长发育。老年慢性肾炎患者免疫力也逐渐下降,感染后容易发展为重症感染,如肺部感染可能进展为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的各器官功能衰退,对感染的耐受能力差。
生活方式影响:不注意个人卫生的慢性肾炎患者,如不经常洗手、不注意居住环境清洁等,会增加接触病原体的机会,从而增加感染风险。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的慢性肾炎患者,吸入或接触有害物质后,会损伤呼吸道等黏膜屏障,使病原体更容易侵入人体,引发感染。
病史相关:如果慢性肾炎患者既往有反复感染病史,说明其自身免疫防御机制已经存在一定问题,在慢性肾炎的影响下,免疫功能进一步受损,更容易再次发生感染,而且感染后病情可能更难控制,因为免疫系统已经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难以有效对抗病原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