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分为根据血压水平和病因是否明确两类,其并发症包括对心血管系统(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性心脏病)、脑血管系统(脑出血、脑梗死)、肾脏(高血压肾病、急性肾衰竭)、眼底(视网膜病变)等的损害,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家族病史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有差异。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分类
(一)根据血压水平分类
1.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且舒张压<80mmHg,此类人群血压处于正常范围,但仍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预防高血压发生。
2.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处于此阶段的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加,需要密切关注血压变化,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降低发病风险,比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3.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升高程度又可分为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二)根据病因是否明确分类
1.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高盐饮食、精神紧张、缺乏运动等)有关,占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遗传因素方面,若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个体患病风险会增加;环境因素中,高盐饮食会使体内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长期精神紧张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升高血压的物质;缺乏运动则会影响身体代谢,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增加高血压发生风险。
2.继发性高血压: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如肾实质性高血压(由各种肾脏疾病引起,如肾小球肾炎等)、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导致肾脏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血压升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导致钠潴留和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嗜铬细胞瘤(肿瘤分泌过多儿茶酚胺,引起血压阵发性或持续性升高)等。继发性高血压在去除病因后,血压可恢复正常。
二、原发性高血压的并发症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
1.冠心病:高血压使血管内皮受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阻塞,心肌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比正常血压者高2-3倍。例如,长期高血压导致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紊乱,脂质易沉积在血管壁,逐渐形成斑块,当斑块破裂时,会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引起心肌梗死。
2.心力衰竭:高血压长期作用于心脏,使左心室负荷增加,左心室肥厚、扩张,最终导致心力衰竭。高血压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据统计,约50%的心力衰竭由高血压引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为了克服外周阻力,需要加强收缩,长期如此会导致心肌重构,心脏功能逐渐减退,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心力衰竭症状。
3.高血压性心脏病:长期高血压使左心室压力负荷过重,左心室代偿性肥厚,早期心脏功能尚可维持,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
(二)对脑血管系统的并发症
1.脑出血: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骤然升高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出血。高血压导致脑血管壁弹性减退,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波动时,微动脉瘤破裂引起脑出血。脑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可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2.脑梗死: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使脑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导致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阻塞脑血管,或血液中的有形成分沉积在狭窄血管内,引起脑局部缺血、缺氧,发生脑梗死。脑梗死患者可出现偏瘫、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三)对肾脏的并发症
1.高血压肾病:长期高血压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肾脏缺血,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早期可出现夜尿增多等肾小管功能受损表现,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蛋白尿、血肌酐升高等肾小球功能受损表现。
2.急性肾衰竭:在某些诱因下,如血压急剧升高、使用肾毒性药物等,高血压患者可发生急性肾衰竭,出现少尿或无尿、血肌酐迅速升高等表现。
(四)对眼底的并发症
高血压可引起眼底视网膜病变,早期可出现视网膜动脉痉挛,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视网膜出血、渗出、视乳头水肿等,严重影响视力。例如,视网膜动脉痉挛时,眼底检查可见动脉变细;视网膜出血时,眼底可见点状或片状出血灶。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高血压患者,在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例如,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弹性更差,更容易发生脑出血、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血压波动可能更明显,也需要密切关注并发症的发生。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高血压患者,如长期高盐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更高。有高血压家族病史的人群,要更加注重血压监测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以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