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发作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缺血性脑卒中,TIA症状轻、持续短、可恢复,缺血性脑卒中症状重、持续长、易留后遗症;需做影像学检查(头颅CT、头颅MRI、脑血管造影)、血液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及其他检查(心电图、颈部血管超声)来诊断,不同年龄人群及特殊情况在检查时有不同考量。
一、脑缺血发作的症状
脑缺血发作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症状有所不同: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相对较轻且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可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常见症状有: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突发的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可累及上肢或下肢,患者可能拿不住东西、行走不稳;突发的单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突发的言语不利或理解困难,表现为说话不流利、听不懂别人说话等;突发的视力障碍,如单眼一过性黑矇,即一只眼睛突然看不清东西,数分钟后可恢复。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晕、平衡失调、吞咽困难等症状,不同患者症状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且症状发作具有突发性。年龄较大者血管弹性差,更易发生TIA;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若血压、血糖、血脂控制不佳,会增加TIA发生风险,从而出现相应症状。
缺血性脑卒中:症状相对较重且持续时间长,一般超过24小时,症状不易恢复,可遗留后遗症。常见症状有: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除了可能出现与TIA类似的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外,还可能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偏盲,即视野缺损;严重的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以及抽搐发作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人可能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患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高,症状可能更严重。
二、脑缺血发作需要做的检查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发病早期头颅CT可以排除脑出血等类似疾病,有助于初步诊断。在脑缺血发作早期,头颅CT可能无明显异常,但对于发病数小时后,缺血区脑组织出现低密度改变,有助于诊断脑梗死。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头颅CT检查的操作和解读需考虑年龄差异对图像的影响,比如儿童颅骨较薄、脑组织含水量高等因素可能影响图像观察。
头颅MRI:对于脑缺血发作的早期诊断价值更高,尤其是发病几小时内的脑缺血病灶,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可以发现早期缺血病灶,能更早地检测到脑缺血改变。对于有肾功能不全等情况的患者,使用含碘造影剂的CT检查可能受限,此时头颅MRI更具优势;而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等)的患者,头颅MRI检查需谨慎评估,因为强磁场可能影响金属植入物的位置和功能。
脑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可以清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狭窄或闭塞部位等情况。对于考虑有脑血管畸形、严重血管狭窄等情况的脑缺血发作患者,可能需要进行DSA检查,但该检查是有创检查,有一定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行DSA检查时,要充分评估其心、肝、肾功能等情况,以确保检查安全。
血液检查:
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细胞情况,如是否有感染、贫血等情况。感染可能是脑缺血发作的诱因之一,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排查。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正常参考值有差异,儿童的血常规指标与成人不同,需依据儿童的正常范围进行判断。
生化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血糖异常(过高或过低)、血脂异常(如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是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检测血糖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有糖尿病或低血糖情况;检测血脂可以评估患者的血脂代谢状况;肝肾功能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因为一些治疗脑缺血发作的药物可能通过肝肾代谢,需根据肝肾功能调整用药(但文章不涉及具体用药指导)。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更要关注其肝肾功能指标变化;有糖尿病的患者要严格监测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适范围,以降低脑缺血发作风险。
凝血功能检查: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如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增加脑缺血发作风险。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血友病等,在脑缺血发作时的诊断和治疗需特别考虑其凝血状况;孕妇等特殊人群的凝血功能检查也有其特殊性,需结合妊娠情况进行评估。
其他检查:
心电图: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脏电活动情况,因为心脏疾病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可能导致脑栓塞,从而引起脑缺血发作。不同年龄人群心电图表现有差异,儿童的心电图有其自身特点,与成人不同。对于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更要重视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心脏病变与脑缺血发作的关联。
颈部血管超声:可以检查颈部血管的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狭窄等情况,有助于评估颈部血管对脑供血的影响。老年人颈部血管粥样硬化发生率高,通过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血管病变;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的患者,定期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以监测颈部血管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脑缺血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