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血液指标可辅助提示脑血管病风险,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脂蛋白(a)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等凝血相关指标异常与脑血管病风险相关,但血液化验不能直接确诊脑血管病,确诊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医生会综合患者临床症状、血液化验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来制定诊疗方案。
一、部分血液指标可辅助提示脑血管病风险
1.同型半胱氨酸
意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多项研究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增加脑梗死等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一般来说,当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大于10μmol/L时,属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范畴。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人群同型半胱氨酸的正常范围略有差异,一般成年人空腹同型半胱氨酸正常参考值为5-15μmol/L,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中老年人,由于代谢等因素影响,更易出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高动物蛋白高动物脂肪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增加其升高的风险。例如,长期酗酒者肝脏对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能力下降,易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
病史因素: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代谢更容易出现紊乱,发生升高的概率相对较高。如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脏排泄同型半胱氨酸的能力下降,可使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
2.脂蛋白(a)
意义:脂蛋白(a)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是脑血管病的潜在危险因素。研究发现,脂蛋白(a)可促进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进而参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一般认为,脂蛋白(a)水平大于300mg/L时,脑血管病风险明显增加。
年龄因素:各年龄阶段人群脂蛋白(a)水平有一定差异,一般随年龄增长有升高趋势,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脂蛋白(a)水平升高。
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对脂蛋白(a)水平影响相对较小,但均衡的饮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脂蛋白(a)在正常范围。
病史因素:有家族性高脂血症病史、脑血管病家族史等人群,脂蛋白(a)水平异常升高的风险较高。
3.凝血相关指标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是凝血过程中的重要因子,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血栓形成,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一般纤维蛋白原正常参考值为2-4g/L,当超过4g/L时,脑血管病风险可能增加。
D-二聚体:D-二聚体升高提示体内有纤溶亢进及血栓形成。在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死患者中,部分可出现D-二聚体升高,但D-二聚体升高并非特异性指标,其他如肺栓塞等疾病也可导致其升高。正常情况下,D-二聚体水平较低,一般小于0.5mg/L(以胶乳凝集法检测为例)。
年龄因素: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减退等原因,凝血相关指标更容易出现异常,如纤维蛋白原可能随年龄增长有升高趋势,D-二聚体在老年人中也可能相对容易升高。
生活方式:长期卧床、脱水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影响凝血相关指标,长期卧床患者血液流动缓慢,易导致纤维蛋白原沉积等,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脱水可使血液浓缩,影响凝血指标。
病史因素:有血栓性疾病病史(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恶性肿瘤病史等人群,凝血相关指标异常的概率较高,发生脑血管病中血栓相关类型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二、血液化验不能直接确诊脑血管病,但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
1.影像学检查是确诊关键
虽然血液化验能提供一些与脑血管病相关的风险信息,但要确诊脑血管病,还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头颅MRI等。头颅CT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可快速区分脑梗死和脑出血,发病早期头颅CT即可发现脑梗死病灶(缺血性低密度影)或脑出血病灶(高密度影)。头颅MRI对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脑干和小脑梗死以及小病灶的检出比CT更敏感。
年龄因素:对于老年人,头颅CT或MRI检查时需考虑其身体状况,如老年人可能存在肾功能不全等情况,使用造影剂时需谨慎评估风险。而对于儿童脑血管病,头颅MRI相对更安全,因为儿童对辐射敏感,CT的辐射剂量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
生活方式:长期大量饮酒者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时,需注意可能存在的脑实质损伤等表现,同时在检查前需告知医生饮酒史等情况。
病史因素:有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进行头颅CT增强检查时,要严格评估使用造影剂的风险,因为造影剂可能加重肾功能损害;有癫痫病史的患者进行头颅MRI检查时,需注意检查过程中可能诱发癫痫发作的风险等。
2.综合判断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如突发的头痛、头晕、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血液化验结果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以明确是否患有脑血管病以及脑血管病的类型、严重程度等,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有突发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症状的患者,若血液化验提示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脂蛋白(a)升高,同时头颅CT发现脑梗死病灶,即可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之,化验血不能单独确诊脑血管病,但能为脑血管病的诊断、风险评估等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才能准确诊断脑血管病并制定合理的诊疗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