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的检查包括尿液检查(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液检查(肾功能检查、血常规)、肾脏超声检查,必要时进行肾活检穿刺检查,不同检查有不同作用,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患者检查需特殊注意。
一、尿液检查
1.尿常规
尿蛋白:通过尿常规检测尿蛋白含量,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蛋白尿情况。正常情况下,尿蛋白定性为阴性,定量小于150mg/d。若尿蛋白定性阳性或定量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肾脏相关问题。例如,肾小球疾病等可导致蛋白尿产生,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可能反映不同的病情严重程度。
尿红细胞:观察尿中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如果尿红细胞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存在出血情况。需要进一步区分是肾小球源性血尿还是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红细胞形态多为变形红细胞,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红细胞形态多为正常形态。例如,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引起的血尿多为肾小球源性血尿,而泌尿系统结石、感染等引起的血尿多为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准确收集24小时的尿液,测定其中蛋白质的含量。这是评估蛋白尿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0.5-3.5g之间可能提示为肾病范围蛋白尿等情况,对于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的患者,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以更精确地了解蛋白尿的程度,从而辅助判断病情和制定后续检查计划。例如,若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高,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肾脏相关的深入检查。
二、血液检查
1.肾功能检查
血清肌酐:血清肌酐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血清肌酐的正常范围因年龄、性别等因素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成年男性血清肌酐正常范围约为53-106μmol/L,成年女性约为44-97μmol/L。血清肌酐升高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当患者存在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时,监测血清肌酐有助于了解肾脏的滤过功能情况,若血清肌酐逐渐升高,可能提示肾脏病变在进展。
尿素氮:尿素氮也是评估肾功能的指标之一。正常成人空腹尿素氮为3.2-7.1mmol/L。尿素氮升高可见于肾功能不全、高蛋白饮食等情况。在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患者中,尿素氮的变化可以辅助判断肾脏功能状态,结合其他肾功能指标综合分析病情。例如,当患者同时存在蛋白尿和尿素氮升高时,提示肾脏的排泄和滤过功能可能都受到了影响。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公式计算eGFR来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它综合考虑了年龄、性别、血清肌酐等因素。eGFR降低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对于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患者,eGFR的变化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肾脏整体功能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并进行相应的干预。例如,儿童的eGFR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等因素进行准确计算,以评估儿童患者的肾功能状况。
2.血常规
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情况。对于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患者,血常规检查有助于发现是否存在贫血等情况。例如,一些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肾性贫血,表现为血红蛋白降低。同时,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情况也可以辅助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等其他情况,因为感染可能会影响肾脏疾病的病情,在评估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时需要综合考虑。
三、肾脏超声检查
1.肾脏形态学检查
通过肾脏超声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等情况。正常肾脏大小有一定的范围,肾脏超声可以发现肾脏是否存在缩小、增大、结构异常等情况。例如,一些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肾脏体积缩小,而多囊肾患者则会发现肾脏内有多个囊性病变。对于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患者,肾脏超声检查可以初步了解肾脏的大体形态结构,有助于排查肾脏是否存在先天性发育异常、占位性病变等情况,为进一步明确病因提供线索。
四、肾活检穿刺检查(必要时)
1.适应证
当通过上述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因时,可能需要进行肾活检穿刺检查。例如,对于一些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但病因不明确的患者,肾活检可以明确肾脏病理类型,有助于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一般来说,当患者蛋白尿持续存在、肾功能出现异常变化趋势、血尿情况不典型等情况下,可能会考虑进行肾活检。
2.操作及意义
肾活检穿刺是在B超引导下进行的有创检查。通过获取少量肾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肾脏病变的病理类型,如肾小球肾炎的具体分型(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等)、是否存在间质性肾炎等情况。这对于准确诊断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的病因至关重要,不同的病理类型治疗方案和预后可能不同。例如,膜性肾病的治疗和预后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可能有所不同,通过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后可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处理。
对于儿童患者,在进行上述检查时需要特别注意儿童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例如,在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收集时,要耐心指导儿童正确收集尿液,避免尿液污染等情况。在进行肾脏超声检查时,要轻柔操作,减少儿童的不适。对于妊娠期女性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时要考虑到妊娠的特殊情况,如在进行X线相关检查时要谨慎,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对于老年患者,要关注其基础疾病情况,在进行血液检查等操作时要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避免因检查导致患者出现不适或加重基础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