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盂肾炎若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超6个月且有病理改变则为慢性肾盂肾炎,发病与致病菌、尿路结构或功能异常、机体免疫等因素相关,有反复发作尿路感染症状及肾功能损害表现,可通过尿常规、尿细菌学、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需控制感染、纠正尿路异常、保护肾功能,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急性肾盂肾炎慢性的定义
急性肾盂肾炎是肾盂和肾实质的急性细菌性炎症,若急性肾盂肾炎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病程超过6个月,且病理检查发现肾盂肾盏黏膜瘢痕形成、变形、肾实质内瘢痕形成,就可称为慢性肾盂肾炎。
二、发病原因
(一)致病菌相关因素
1.细菌种类: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这些细菌容易在尿路定植,若初次感染时未被彻底清除,就可能导致病情迁延。
2.细菌耐药性:长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情况可能使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使得感染难以有效控制,进而转为慢性。
(二)尿路结构或功能异常因素
1.尿路梗阻:如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会导致尿液引流不畅,细菌容易在局部繁殖,且难以被清除,从而引发慢性肾盂肾炎。例如,尿路结石患者,结石阻塞尿路后,尿液潴留,为细菌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增加了肾盂肾炎慢性化的风险。
2.膀胱-输尿管反流:婴幼儿由于膀胱-输尿管反流机制发育不完善,较易发生反流,细菌可随反流的尿液进入肾盂,反复感染后可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成年人也可能因某些疾病导致膀胱-输尿管反流,如神经源性膀胱等情况。
(三)机体免疫因素
1.免疫力低下人群: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机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对细菌的清除能力较弱,急性肾盂肾炎容易迁延不愈转为慢性。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受到影响,细菌容易在尿路持续存在并引发慢性炎症。
2.女性生理因素:女性尿道短、宽,且靠近肛门,容易被细菌污染,尤其是在性生活、月经期等特殊时期,更易发生尿路感染,若初次感染未彻底治愈,就容易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
三、病理改变
1.肾脏大体形态:肾脏体积可缩小,表面凹凸不平,肾盂肾盏变形、瘢痕形成。
2.组织学改变:肾间质出现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坏死,基膜增厚;肾小球周围也可能出现纤维化等改变。
四、临床表现
(一)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症状
1.尿频、尿急、尿痛:可反复发作,程度较急性肾盂肾炎时可能相对较轻,但仍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例如,患者可能经常出现小便次数增多,每次尿量不多,且有尿道灼热、疼痛感觉。
2.腰痛:腰部可有隐痛或胀痛,部分患者疼痛程度不一,可能与肾脏瘢痕形成、肾间质炎症等有关。
(二)肾功能损害表现
1.早期:肾功能损害可能不明显,部分患者仅表现为夜尿增多,这是因为肾小管浓缩功能受损所致。
2.晚期:可出现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表现为血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等,最终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水肿等一系列症状。例如,慢性肾衰竭患者可能因水钠潴留出现双下肢水肿,因毒素蓄积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五、诊断方法
(一)尿常规检查
可见白细胞、红细胞、蛋白尿等,尿中白细胞增多常提示存在尿路感染,若发现白细胞管型则对肾盂肾炎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
(二)尿细菌学检查
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CFU/ml可确诊尿路感染,但对于慢性肾盂肾炎患者,需多次检查以明确细菌是否持续存在。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有无结石、梗阻等情况,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可能出现肾脏体积缩小、皮质回声增强等改变。
2.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等典型慢性肾盂肾炎表现,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肾脏损害程度。
六、治疗原则
(一)控制感染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疗程相对较长,一般需要2-4周甚至更长时间,以彻底清除细菌,防止感染复发。例如,对于大肠埃希菌感染,可选用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
(二)纠正尿路异常
对于存在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等尿路结构或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通过手术解除尿路结石、治疗前列腺增生等,以恢复尿路通畅,减少慢性肾盂肾炎复发的风险。
(三)保护肾功能
对于已出现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要注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等,延缓肾功能进一步恶化。例如,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慢性肾盂肾炎多与膀胱-输尿管反流等因素有关,要注意观察儿童排尿情况,如有尿频、尿急等症状及时就医。在治疗时,要谨慎使用抗生素,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药物,并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同时,对于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儿童,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反流情况及肾脏损害程度。
(二)老年人
老年人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选择抗生素时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对肾功能的影响。同时,要加强对老年人的护理,鼓励其多饮水,保持尿路通畅,定期监测肾功能、血糖、血压等指标。
(三)女性
女性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在月经期、性生活后要及时清洁外阴。要避免长期使用卫生护垫等不透气的卫生用品。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医嘱完成整个疗程的抗生素治疗,防止感染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