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患者需从多方面进行健康管理,包括保持合理饮食(控制蛋白质、盐分、磷摄入)、适度运动;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控制基础疾病(管理高血压、控制血糖);定期体检(监测肾功能、尿常规),以维持病情稳定,延缓病情进展。
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一)合理饮食
1.控制蛋白质摄入:对于慢性肾炎患者,应根据病情合理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来说,建议优质低蛋白饮食,如适量摄入瘦肉、鱼类、鸡蛋、牛奶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同时限制植物蛋白的摄入,如豆类及其制品等。研究表明,合理控制蛋白质摄入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延缓病情进展。例如,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炎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可控制在0.8-1.0g/(kg·d);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需进一步降低,一般为0.6-0.8g/(kg·d)。
2.限制盐分摄入:每日盐分摄入应控制在3-5g以内。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高血压和水肿,而高血压又是加重慢性肾炎病情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过多摄入盐分可能使患者血压升高,增加肾脏的灌注压力,不利于肾脏功能的维持。
3.控制磷的摄入:减少磷的摄入对于慢性肾炎患者也很重要。含磷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部分海鲜等应适量食用。高磷血症会影响患者的钙磷代谢,导致骨质疏松等并发症,还可能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一般建议慢性肾炎患者将磷的摄入量控制在800-1000mg/d。
(二)适度运动
1.选择合适运动方式:慢性肾炎患者可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适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例如,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运动强度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以运动后不感到明显疲劳为宜。对于年龄较大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等。
2.运动频率与时间:坚持规律运动,避免长时间不运动后突然剧烈运动。长期坚持运动可以改善身体的代谢状况,对肾脏功能的维护有积极作用。例如,对于中青年慢性肾炎患者,保持每周3次以上、每次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频率较为合适;而对于老年患者,运动时间可适当缩短,强度也应相应降低。
二、预防感染
(一)注意个人卫生
1.保持皮肤清洁:要经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感染。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感染可能通过血液等途径影响肾脏。例如,洗澡时应使用温和的沐浴产品,避免用力搓擦皮肤,防止皮肤破损。
2.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口腔感染如牙龈炎等可能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对肾脏产生不良影响。建议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二)避免接触感染源
1.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在流感高发季节或疫情期间,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影院等,以降低感染呼吸道等疾病的风险。因为人员密集场所空气流通差,容易传播病毒、细菌等病原体。
2.注意呼吸道防护:在寒冷季节或雾霾天气时,佩戴口罩,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呼吸道感染如感冒等可能诱发慢性肾炎病情加重或复发。例如,佩戴符合防护标准的口罩可以有效阻挡空气中的病原体和污染物。
三、控制基础疾病
(一)管理高血压
1.监测血压:慢性肾炎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一般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血压异常。例如,使用电子血压计在家中进行监测,测量前应休息5-10分钟,保持安静。
2.积极控制血压:如果血压升高,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血压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目标值一般应低于130/80mmHg。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等方式控制血压。生活方式调整包括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药物治疗可选择ACEI或ARB类等降压药物,这类药物不仅可以降压,还对肾脏有保护作用。例如,依那普利等ACEI类药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能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
(二)控制血糖
1.监测血糖: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慢性肾炎患者,要严格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检测,如每3-6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以了解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情况。
2.控制血糖水平: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饮食上要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运动要适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药物治疗可根据病情选择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等。例如,二甲双胍是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炎的患者,如果肾功能正常,可在医生评估后使用,但要注意监测肾功能变化。
四、定期体检
(一)肾功能监测
1.定期检查项目:慢性肾炎患者应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的检测。一般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肾功能检查。血肌酐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水平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肾小球滤过率则能更准确地反映肾脏的整体功能状态。
2.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通过定期监测肾功能,可以早期发现病情的变化,如肾功能是否出现恶化等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如果发现血肌酐逐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提示肾脏功能可能在减退,需要进一步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二)尿常规检查
1.检查频率:慢性肾炎患者应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一般建议每1-3个月检查一次。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尿蛋白、红细胞等指标的变化,这些指标的异常往往是慢性肾炎病情变化的重要信号。
2.及时发现异常:通过尿常规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尿蛋白是否增加、是否出现血尿等情况,从而早期发现病情的波动,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如果尿常规检查发现尿蛋白明显增多,可能提示肾脏的损伤加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