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VT)需从临床表现与心电图特征、与其他类似心律失常鉴别、结合病史与辅助检查来鉴别。临床表现上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有不同表现;心电图有宽QRS波群、房室分离、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等特征,需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动过速等鉴别;病史采集要问既往心脏病史、个人史与家族史,辅助检查通过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电生理检查等评估心脏情况、捕捉心律失常、明确心律失常起源和机制以进行鉴别。
一、临床表现与心电图特征鉴别
(一)临床表现特点
1.一般人群: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晕厥、休克甚至猝死。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如儿童患者可能因心功能储备相对较好,早期症状相对不典型,但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女性患者在某些生理时期(如围绝经期)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因素对症状感知略有不同。有基础心脏病史的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患者出现VT时,症状可能更明显且易诱发病情恶化。
2.特殊人群:老年患者因多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VT发作时可能同时伴随其他基础疾病相关症状的加重,如呼吸困难等;妊娠期女性发生VT时,需特别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因为母体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影响胎盘供血等。
(二)心电图特征
1.宽QRS波群:VT的心电图特征通常表现为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QRS波群增宽,时限通常大于0.12秒。但需要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相鉴别,后者QRS波群增宽一般是相对窄的增宽,且有其特定的心电图演变规律。例如,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时,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且多有起始的预激波等特征可助鉴别。
2.房室分离:VT时可出现房室分离现象,即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P波频率可能慢于QRS波群频率。但需注意在一些特殊情况,如VT伴有1:1房室传导时,房室分离现象可能不明显,此时需要结合其他心电图特征综合判断。
3.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这是诊断VT的重要依据。心室夺获表现为在VT发作时,偶尔可见窦性P波下传心室,产生一个提前出现的正常形态的QRS波群;室性融合波则是窦性P波部分下传心室,与室性异位搏动共同形成的QRS波群,其形态介于窦性QRS波群与室性QRS波群之间。如果心电图上出现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高度提示为VT。
二、与其他类似心律失常的鉴别
(一)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1.心电图鉴别要点: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虽然增宽,但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如V1导联呈rsR’型等,且其前往往有相关的P波规律出现,P波与QRS波群有固定的传导关系。而VT的QRS波群形态更多样,可呈左束支阻滞或右束支阻滞图形,但一般没有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那种典型的右束支阻滞图形特征。此外,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发作往往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如早搏等,而VT的发作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多种心脏自身病变相关。
2.临床情况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而VT更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但也有例外情况,一些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也可能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所以需要综合临床病史、心电图动态变化等多方面因素进行鉴别。
(二)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动过速
1.心电图鉴别要点: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动过速时,如果是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其心电图表现为窄QRS波群心动过速,但当合并束支阻滞或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可增宽。而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则表现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此时需要与VT鉴别。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动过速时,心电图上往往可见预激波,这是其重要特征,而VT一般没有预激波。此外,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动过速的发作通常有特定的心电图表现模式,如P-R间期缩短等,可与VT相鉴别。
2.临床情况鉴别:预激综合征患者本身有异常的房室旁路,其发生心动过速的机制与VT不同。预激综合征患者多为年轻患者,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但也有部分预激综合征患者可能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而VT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通过详细的临床病史询问、心电图特征分析等可以进行鉴别。
三、结合病史与辅助检查鉴别
(一)病史采集
1.既往心脏病史:详细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病史。例如,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发生VT的可能性较高,因为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肌瘢痕等因素容易引发室性心律失常;有扩张型心肌病病史的患者,心肌的病变也容易导致VT的发生。
2.个人史与家族史:了解患者是否有长期吸烟、酗酒、过度劳累等生活方式因素,以及家族中是否有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的病史,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这些家族史对于鉴别VT的病因有重要意义。例如,长QT综合征患者有遗传倾向,其发生VT往往与先天性的离子通道异常有关,心电图上可表现为QT间期延长等特征。
(二)辅助检查
1.心脏超声检查:通过心脏超声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是否存在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脏扩大等情况。如果心脏超声显示有心肌肥厚、心室扩张等异常,提示可能存在器质性心脏病,VT更可能与这些心脏病变相关。例如,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超声可见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这种情况下发生VT的风险较高;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超声显示全心扩大,射血分数降低,也容易出现VT。
2.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Holter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有助于捕捉到不频繁发作的VT,明确VT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以及与症状的关系等。通过Holter检查,可以发现一些短暂发作的VT,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例如,患者偶尔出现心悸症状,但常规心电图未捕捉到异常,通过Holter可能发现VT发作的证据,从而明确诊断。
3.电生理检查:这是鉴别VT的重要手段。通过电生理检查可以诱发和记录心律失常,明确心律失常的起源和机制。在电生理检查中,可以进行心房和心室的程序刺激,观察心律失常的诱发情况以及对刺激的反应。例如,通过心室刺激可以诱发VT,并观察其心电图特征、房室关系等,从而与其他心律失常进行准确鉴别。同时,电生理检查还可以为VT的消融治疗提供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