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可通过病史与症状特点、实验室检查及与其他疾病鉴别来区分,儿童和老年人有特殊鉴别要点,如儿童易脱水且需与肠套叠等鉴别,老年人易诱发基础疾病且需与肠道肿瘤等鉴别。病史与症状特点上,儿童与成人在发病诱因、呕吐、腹泻、腹痛表现有差异;实验室检查中,细菌和病毒感染的血常规、粪便常规及病原学检查有不同;需与霍乱、急性菌痢、炎性肠病等疾病鉴别;儿童要关注脱水及与肠套叠等鉴别,老年人要考虑基础疾病及与肠道肿瘤等鉴别。
一、病史与症状特点鉴别
(一)发病诱因
1.饮食因素:
儿童:儿童急性胃肠炎常与不洁饮食、食用过多生冷食物等有关,比如食用变质的乳制品、受污染的水果等。低龄儿童可能因家长喂养不当,如添加辅食不科学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发急性胃肠炎。
成人:成人急性胃肠炎多与近期进食不洁食物相关,像食用了被细菌(如沙门菌、大肠杆菌等)、病毒(如诺如病毒等)污染的食物,或进食过多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等。
2.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轮状病毒多见于婴幼儿,常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易暴发流行;诺如病毒则可在人群中散发或暴发,全年均可发病,以冬季较多见。
细菌感染:沙门菌感染常见于食用被污染的禽肉、蛋类等;大肠杆菌感染可因饮用污染的水或进食污染的食物引起。
(二)症状表现
1.呕吐:
儿童:儿童急性胃肠炎呕吐症状较为常见,可呈喷射性呕吐,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如果是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呕吐往往先于腹泻出现。
成人:成人急性胃肠炎也可出现呕吐,一般呕吐后腹泻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但严重呕吐同样会影响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2.腹泻:
大便性状:急性胃肠炎患者大便多为稀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等。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大便可能带有黏液、脓血,如大肠杆菌感染可能出现脓血便;病毒感染引起的多为稀水样便。
儿童与成人差异:儿童腹泻次数通常较多,频繁腹泻易导致尿布疹等皮肤问题,且儿童对脱水的耐受性较成人差,更易出现脱水症状,如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成人腹泻次数相对儿童可能少一些,但严重腹泻也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3.腹痛:
疼痛部位与程度:急性胃肠炎患者腹痛部位多在脐周,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等。儿童可能因无法准确表达疼痛,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等;成人可明确表述腹痛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鉴别
(一)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血常规检查常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例如沙门菌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可增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胃肠炎,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相对增高。如轮状病毒感染时,血常规一般无明显的白细胞升高表现。
(二)粪便常规检查
1.显微镜检查:
细菌感染:粪便常规可见较多白细胞、脓细胞,甚至红细胞,还可能发现致病菌。比如大肠杆菌感染时,粪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少量红细胞及脓细胞。
病毒感染:粪便常规一般无明显的白细胞增多,病毒检测可通过核酸检测等方法明确,如轮状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等。
(三)病原学检查
1.病毒检测:
对于怀疑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可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等。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可采用粪便抗原检测试剂盒,操作简便快速;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则需要专业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能准确检测出诺如病毒的存在。
2.细菌培养:
当考虑细菌感染时,可进行粪便细菌培养,能明确具体的致病菌,并进行药敏试验,为临床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例如怀疑沙门菌感染,将粪便标本接种于合适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可分离出沙门菌。
三、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一)霍乱
1.流行病学特点: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有不洁饮食或接触霍乱患者的病史。而急性胃肠炎多为散发。
2.症状特点:霍乱患者腹泻症状更为剧烈,常为无痛性剧烈腹泻,呈米泔水样便,可伴有剧烈呕吐,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出现更快更严重,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等表现;急性胃肠炎腹泻、呕吐程度相对较轻。
3.实验室检查:霍乱弧菌培养呈阳性,而急性胃肠炎病原学检查为相应的病毒或细菌。
(二)急性菌痢
1.症状特点:急性菌痢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腹痛多位于左下腹,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感;急性胃肠炎腹痛多在脐周,一般无里急后重表现。
2.实验室检查:急性菌痢粪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和巨噬细胞,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急性胃肠炎粪便检查无这些典型表现。
(三)炎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1.慢性病程:炎性肠病多为慢性病程,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除了腹泻、腹痛等症状外,还可能伴有消瘦、贫血、关节痛等全身症状;急性胃肠炎多为急性起病,病程相对较短。
2.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炎性肠病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可见肠道黏膜的特异性改变,如溃疡性结肠炎可见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而急性胃肠炎结肠镜检查一般无这些典型的慢性炎症及溃疡等表现。
四、特殊人群的鉴别要点
(一)儿童
1.生理特点影响:儿童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急性胃肠炎时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在鉴别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精神状态、尿量、前囟是否凹陷等情况,因为儿童对脱水的耐受能力差,一旦出现脱水症状需及时处理。例如儿童急性胃肠炎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前囟凹陷等,提示脱水较严重,需要尽快进行补液等治疗。
2.与其他儿童疾病的鉴别:要注意与儿童肠套叠等疾病鉴别,肠套叠多见于婴幼儿,除了有腹痛、呕吐、血便等症状外,腹部可触及腊肠样包块,B超检查可发现肠套叠的特征性图像,而急性胃肠炎通过B超等检查一般无此表现。
(二)老年人
1.基础疾病影响:老年人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急性胃肠炎时容易诱发基础疾病加重。在鉴别时要考虑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例如老年人急性胃肠炎出现腹泻、呕吐时,要警惕因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引发心脑血管意外。同时,老年人急性胃肠炎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如腹痛、腹泻程度可能较轻,但全身中毒症状可能较明显,需要综合病史、实验室检查等全面评估。
2.与其他老年肠道疾病鉴别:需与老年肠道肿瘤等疾病鉴别,通过结肠镜等检查进行区分,老年肠道肿瘤可能有慢性腹痛、便血、消瘦等表现,而急性胃肠炎通过结肠镜等检查可明确是急性炎症改变而非肿瘤性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