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的症状表现

来源:民福康

小脑萎缩可引发共济失调相关症状(包括躯干共济失调表现为站立行走不稳、肢体共济失调表现为指鼻及跟膝胫试验异常)、构音障碍(发音不清、语速不均等)、眼球运动障碍(眼球震颤、双眼协同运动障碍等)、肌张力改变(肌张力降低或增高)及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且各症状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

一、共济失调相关症状

(一)躯干共济失调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小脑萎缩出现躯干共济失调时,可能在站立或行走时表现得较为明显,如站立不稳,左右摇晃,难以保持平衡,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会出现容易跌倒的情况,因为其自身的平衡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对于成年人来说,躯干共济失调可能会影响日常的站立、坐姿维持等,比如坐着时身体容易晃动,站立时需要更多地依靠周围的支撑物来保持稳定。

生活方式关联:长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小脑萎缩,躯干共济失调会使患者在进行一些简单的躯体动作时受到影响,如从座位上站起时,身体会摇晃不稳,行走时步态蹒跚,像喝醉酒的步态,左右摇晃幅度较大。

病史影响:有神经系统疾病家族史的患者,出现躯干共济失调可能提示遗传因素导致的小脑萎缩,在病情进展过程中,躯干的平衡功能会逐渐下降,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从轻度的站立不稳发展到需要借助轮椅等辅助工具来进行移动。

表现为站立不稳,行走时步态蹒跚,左右摇晃,难以保持身体平衡。

(二)肢体共济失调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肢体共济失调可能影响其精细运动的发展,比如在拿取物品时,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会出现手部颤抖,无法准确地握住小的物体,如积木等,影响日常的玩耍和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成年人肢体共济失调则会影响工作和生活中的精细操作,例如写字时字体可能会变得歪歪扭扭,拿筷子夹菜时容易掉落。

生活方式关联:长期接触有毒物质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小脑萎缩,肢体共济失调会使患者在进行肢体动作时出现不协调,如伸手取物时,手部的动作可能会出现过度或不到位的情况,拿东西时可能会偏离目标,影响日常生活中的穿衣、洗漱等活动。

病史影响:有脑部外伤病史的患者,出现肢体共济失调可能是外伤导致小脑受损引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肢体的共济失调症状可能会逐渐显现或加重,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比如一侧肢体出现运动不协调,表现为精细动作困难,如系鞋带、拿钥匙等动作难以完成。

表现为指鼻试验不准确,患者伸出手指指向目标时,会出现手部震颤、偏离目标等情况;跟膝胫试验异常,患者仰卧,抬起一侧下肢,将足跟置于对侧膝盖上,然后沿胫骨前缘下滑时,不能准确平稳地进行下滑动作。

二、构音障碍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时期出现构音障碍可能会影响语言的正常发育,导致说话含糊不清,难以与他人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进而可能影响其社交能力的发展。成年人构音障碍如果是突然出现,可能会对其工作中的沟通交流产生严重影响,比如从事需要频繁沟通的职业时,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生活方式关联:长期吸烟饮酒的生活方式导致小脑萎缩引起构音障碍,会使患者的语音清晰度下降,说话时发音不准,尤其是一些需要准确发音的字词,可能会含糊不清,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

病史影响:有脑部感染病史的患者,如脑炎等,出现构音障碍可能是感染累及小脑等部位导致的,随着病情的恢复情况不同,构音障碍的程度也会有所差异,如果病情恢复不佳,构音障碍可能会持续存在或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语言功能。

表现为说话时发音不清,语速快慢不均,语音含糊,严重时可能无法清晰表达语句内容。

三、眼球运动障碍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时期眼球运动障碍可能会影响视觉的发育和感知,导致视物出现异常,比如眼球不能正常跟随物体移动,可能会影响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认知发展。成年人眼球运动障碍可能会影响日常的阅读、驾驶等活动,阅读时可能会出现视线追踪困难,驾驶时则会影响对路况的准确判断。

生活方式关联:长期处于强光或不良光线环境等生活方式因素导致的小脑萎缩,眼球运动障碍会使患者在观察物体时出现困难,眼球不能灵活地转动来追踪物体,影响视觉的正常功能。

病史影响:有脑部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如脑梗死等,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可能是脑血管病变影响了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结构导致的,随着脑血管疾病的恢复情况不同,眼球运动障碍的恢复程度也不一样,如果病变部位影响较大,眼球运动障碍可能会长期存在,影响患者的视觉功能和日常生活。

可表现为眼球震颤,即眼球不自主地来回摆动;双眼协同运动障碍,如双眼不能同时向某一方向转动等。

四、其他症状

(一)肌张力改变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小脑萎缩出现肌张力改变时,可能会影响肌肉的正常松弛和紧张度,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会出现肌肉过于松弛,导致肢体活动无力,或者肌肉紧张度过高,出现肢体僵硬,影响正常的运动发育,如坐、爬、站、走等动作的发展延迟。成年人肌张力改变如果是肌张力降低,可能会使肢体感觉无力,活动时容易疲劳;如果是肌张力增高,会导致肢体活动不灵活,像关节活动受限等情况。

生活方式关联:长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小脑萎缩,肌张力改变会使肌肉的功能受到影响,肌张力降低时,肌肉力量减弱,进行日常活动时会感到吃力;肌张力增高时,肌肉会变得僵硬,影响肢体的正常活动范围和灵活性。

病史影响: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出现肌张力改变可能是疾病本身的进展导致的,随着病情的发展,肌张力的异常可能会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比如从轻度的肌张力异常逐渐发展到严重的肢体僵硬,难以进行自主运动。

可表现为肌张力降低,肌肉松弛,肢体无力;或肌张力增高,肌肉僵硬,肢体活动受限。

(二)认知功能障碍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小脑萎缩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时,可能会影响其学习能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的发展,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会表现为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影响其在学校的学习表现。成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则可能会影响工作中的决策能力、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等,比如在工作中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学习新的技能时进度缓慢。

生活方式关联: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小脑萎缩,认知功能障碍会使患者的思维能力下降,出现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期记忆力下降较为明显,如经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注意力难以集中,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效率。

病史影响:有脑部肿瘤病史的患者,经过手术等治疗后出现小脑萎缩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是手术对脑部组织的影响或肿瘤本身对小脑及相关认知区域的损害引起的,随着病情的发展,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会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可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期记忆力下降明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等。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小脑萎缩
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机体运动的作用,小脑萎缩在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属于一种疾病,一般是由于多神经系统遗传、退行性变等因素累及小脑的一种表现。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小脑萎缩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脑萎缩有生理性原因也有病理性原因。随着年龄增加小脑也防止不了表现出萎缩,是正常生理现象,病理性现象例如遗传性共济失调会表现出小脑萎缩会明显或是一氧化碳中毒,脑外伤都可能会造成小脑萎缩,若是病理性需要及时治疗。
小脑萎缩能恢复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脑萎缩是无法彻底恢复的,所以,患有这种疾病的病人,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相关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症状,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因此提高生活质量。此外,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改变不正确的饮食习惯,不要吃辣椒、胡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改变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并且定期到医院复查,
老人患小脑萎缩的症状有哪些?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老年人小脑萎缩的多见症状有:1、是头晕,头晕症状常持续,常伴随视物旋转或自我倾倒感,严重恶心呕吐。2、共济失调,最多见的表现是走路不稳。行走时,双脚分开,距离比肩宽,出现宽阔的基本步态。体格检查常发现眼睛闭着,难以站立。3、眼球震颤,最多见的粗大水平眼球震颤。必要时应当去医院进行检查。
小脑萎缩能恢复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脑萎缩一般是比较难以恢复的,小脑萎缩正常属于慢性退行性病变,而且现阶段对于这种病并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所以比较难以根治。小脑萎缩多数是遗传性疾病所引发的,还有可能是缺血缺氧性疾病所造成的,在患病后正常会造成脑神经功能障碍,此外可能会造成认知障碍以及眼球震颤,确诊病情后,需要及时配合医生采取药物进行
脑梗引起小脑萎缩怎么办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死引起小脑萎缩可采取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对因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 1、一般治疗 患者饮食应低盐、低脂,多吃易消化、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维生素的食物,禁止吸烟、饮酒,防止病情加重。 2、对症治疗 患者小脑萎缩可能会发生共济失调,可使用氯硝西泮、丁螺环酮、坦度螺酮等药物治疗。 3、对因治疗 患者可使
小脑萎缩能治好吗怎么治疗
卫兰香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小脑萎缩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改善共济失调:盐酸丁螺环酮、盐酸苯海索等药物可以改善共济失调症状。 营养神经:维生素B1、维生素B12、甲钴胺等药物可以营养神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缓解精
多发性脑梗并且小脑萎缩怎么办
卫兰香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对于多发性脑梗并且小脑萎缩的情况,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方法,以下是一些建议: 1.药物治疗: 针对脑梗: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预防血栓形成;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如果有高血压,需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如果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可使用神经保护剂、改善脑代谢药物等。 针对小脑萎
小脑萎缩能治疗好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脑萎缩一般不能治好。小脑萎缩可能是遗传性疾病、缺血缺氧性疾病、药物中毒等因素引起的脑损伤,部分患者可能是因年龄增大、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因素引起的小脑萎缩,属于慢性退行性病变,大多为不可逆病变,所以一般无法治愈。患者可以通过干预原发疾病来延缓小脑萎缩的速度。小脑萎缩患者通过头颅CT、核磁共振检查时,可以看到小脑体积缩小、周围腔隙增大、小脑
年轻人小脑萎缩能治好吗
王玉霞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甲
年轻人小脑萎缩一般不能治好。年轻人小脑萎缩通常是由于遗传性疾病、药物中毒、酒精中毒、急性脑梗死、脑出血等原因导致的小脑退行性病变。脑萎缩具有不可逆性,且目前临床上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只能针对可控的疾病因素进行干预,延缓小脑萎缩的进展速度,但无法根治。小脑萎缩患者可以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丁螺环酮、坦度螺酮等药物进行治疗,改善共济失调的症状。平时应
儿童小脑萎缩最终后果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小脑萎缩患儿随病情发展可有共济失调、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后果。1、共济失调小脑掌控人体平衡和精细运动,如果小脑持续萎缩,可导致患儿丧失平衡并出现步态不稳的情况,此时患儿多表现为醉酒样或剪刀样步伐,晚期可能会丧失行动能力。2、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小脑持续萎缩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患儿可出现眩晕、健忘、记
脑起搏器对小脑萎缩有用吗
张宇清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小脑萎缩本身是影像上的表现,做磁共振发现小脑有萎缩。会带来不同的症状,比如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所谓共济失调就是上肢拿东西不稳,用筷子夹菜,但是送不到嘴里。下肢症状就是走路的问题,脚底像踩棉花一样,深一脚浅一脚。所以这种共济失调的表现,应用起搏器治疗是没有效果的。小脑萎缩也有可能还有其它的问题,比如引起小脑性震颤,小脑的齿状核功能缺失以后造
什么是小脑萎缩
林大正 副主任医师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三甲
小脑萎缩不会导致痴呆,小脑是人体最大的平衡系统,一旦出现,主要影响的是各种平衡动作和平衡状态。人的意识、思维等智能活动是由大脑来完成,所以小脑萎缩与智能的改变并没有多大关系。但是临床的疾病比较复杂,如果脑部多系统受损,包括大、小脑等多部位,在临床症状上也可能有智能的改变。
小脑萎缩有什么症状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患者出现小脑萎缩以后,在临床上会表现为说话含糊不清、走路不稳,类似喝醉酒样的表现,还会伴有肢体动作不协调,经常会有动作走偏、过大或者过小,甚至还会出现肢体震颤。小脑萎缩是小脑发生形态学变化,比如变小或者出现相应功能异常。
脑出血后遗症小脑萎缩的表现
蒋同伯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中医院 三甲
脑出血后遗症小脑萎缩说明脑出血位置在小脑,由于脑出血压迫导致小脑萎缩。小脑主要起到调节平衡的功能,所以脑出血后遗症小脑萎缩的主要表现为平衡方面出现障碍,比如行走不稳、恶心、呕吐、天旋地转等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根据临床表现采取相关的治疗,以缓解相关不适症状。
中医能否治疗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
陈应柱 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三甲
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属于一种神经病性的疾病。大多数表现为帕金森综合症的临床表现,首先要根据患者是否属于肌强直还是震颤,还是属于步态异常等症状。从症状层面来判断,中医大多数治疗效果是不会好的,但可能会延缓疾病的发展。一般临床上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大多数能够有效的延缓病情的发展。
如何治疗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
陈应柱 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三甲
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治疗分为四个层面。第一、病因治疗。如果是变性性疾病,主要是年龄老化造成的,主要跟遗传相关。遵医嘱使用抗氧化应激药物来进行治疗;第二、根据相对应的症状进行治疗。如果病人出现震颤或者运动循环,临床上,主要按照帕金森综合症的治疗标准来进行用药;第三、延缓疾病的发展,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一般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修复治疗,如丁苯酞,
免费咨询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