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了解一般情况、症状表现)、体格检查(测生命体征、查肾脏相关体征)、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肾功能、血液生化)、影像学检查(超声)及必要时肾活检病理检查,还需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遗传性肾小球疾病、慢性肾盂肾炎等鉴别。
一、病史采集
1.一般情况
年龄与性别:不同年龄段和性别慢性肾炎的发生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慢性肾炎相对较少见,若发生需关注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等情况;中青年男性相对更易患慢性肾炎相关疾病,女性在某些特殊时期如妊娠后也需留意肾脏情况。
起病情况:了解起病是隐匿还是突然,起病前有无感染等前驱症状,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若未完全恢复,可能迁延发展为慢性肾炎,起病前多有链球菌感染史,如咽部感染等,一般在感染后1-3周发病。
病程:询问病情持续时间,慢性肾炎病程较长,多超过3个月,要了解病情是逐渐进展还是有波动等情况。
生活方式:有无长期劳累、熬夜等情况,长期劳累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影响病情;有无不良饮食习惯,如高盐饮食,高盐饮食可导致血压升高,加重肾脏损害;有无长期接触肾毒性物质,如某些药物(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重金属等,长期接触肾毒性物质可损伤肾脏导致慢性肾炎。
2.症状表现
蛋白尿:患者可出现尿中泡沫增多,且长时间不消失,这是因为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表面张力改变导致泡沫增多,但需注意其他情况也可引起泡沫尿,如糖尿病等,所以需要进一步检查鉴别。
血尿:可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时尿液呈洗肉水样等,镜下血尿需通过尿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增多,血尿可分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慢性肾炎多为肾小球源性血尿。
水肿:早期可表现为眼睑、颜面水肿,晨起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下肢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水肿的发生与肾脏对水钠排泄障碍、低蛋白血症等有关。
高血压:部分慢性肾炎患者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就诊,高血压可加重肾脏损害,形成恶性循环,需监测血压变化情况。
二、体格检查
1.一般生命体征
血压:测量血压,慢性肾炎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需关注血压升高的程度,不同年龄段血压正常范围不同,成人收缩压一般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若血压持续高于正常范围,需考虑慢性肾炎相关高血压的可能。
体温:部分患者可能因合并感染等出现体温升高,但慢性肾炎本身一般不引起发热,若有发热需考虑是否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
心率、呼吸等:观察心率、呼吸等情况,一般慢性肾炎患者无明显心率、呼吸异常,但若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等,可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表现。
2.肾脏相关体征
肾脏大小:通过触诊等初步判断肾脏大小,慢性肾炎患者早期肾脏大小可正常或轻度增大,晚期可出现肾脏缩小,肾脏缩小提示肾脏实质有明显损伤。
肾区压痛、叩击痛:肾区有无压痛、叩击痛,若有提示肾脏可能有炎症、结石等病变,但慢性肾炎患者多无明显肾区压痛、叩击痛,若有需进一步鉴别其他肾脏疾病。
三、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
蛋白尿定量: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判断蛋白尿的程度,慢性肾炎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在1-3g/d之间,但也可有所波动,若定量较高提示肾脏损伤较重。
尿沉渣镜检:可见红细胞增多,多为肾小球源性红细胞,还可出现管型,如透明管型、颗粒管型等,颗粒管型的出现提示肾小管-间质有损害。
2.肾功能检查
血清肌酐(Scr):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慢性肾炎患者早期Scr可正常,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滤过率下降,Scr逐渐升高,Scr升高提示肾功能受损。不同年龄、性别、肌肉量等因素影响Scr水平,一般成年男性Scr正常范围53-106μmol/L,成年女性44-97μmol/L。
血尿素氮(BUN):也可反映肾功能,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的1/3时,BUN才会升高,所以其敏感性不如Scr,但也可作为肾功能评估的指标之一。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公式计算eGFR,能更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慢性肾炎患者eGFR会下降,根据eGFR可将慢性肾脏病分为5期。
3.血液生化检查
血浆白蛋白:慢性肾炎患者若出现大量蛋白尿,可导致血浆白蛋白降低,出现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时可出现水肿等表现。
血脂:常伴有血脂升高,尤其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这与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脂蛋白分解代谢障碍等有关。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肾脏形态: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慢性肾炎患者早期肾脏大小可正常,晚期肾脏体积缩小,实质回声增强,皮质变薄等。通过超声检查还可排除肾脏占位性病变、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等情况。
肾血流情况:了解肾动脉血流情况,慢性肾炎患者可能存在肾动脉狭窄等情况影响肾血流,超声可初步评估肾血流状况。
五、肾活检病理检查(必要时)
1.病理类型
常见类型:慢性肾炎的病理类型多样,常见的有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不同的病理类型预后及治疗反应有所不同,通过肾活检可明确具体的病理类型,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病理特点
光镜下:可观察到肾小球不同程度的病变,如细胞增殖、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球硬化等;肾小管-间质可见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等。
免疫荧光下:可观察免疫复合物沉积的情况,不同病理类型免疫荧光表现不同,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常为IgA或IgG沉积等;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常可见C3呈颗粒状沿毛细血管壁和系膜区沉积等。
电镜下:可观察到肾小球超微结构的改变,如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基底膜增厚、钉突形成等,有助于明确病理类型。
六、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狼疮性肾炎:多见于育龄女性,可伴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等多系统受累表现,除肾脏表现外,还可出现面部红斑、口腔溃疡、脱发等,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而慢性肾炎一般自身抗体阴性。
过敏性紫癜肾炎:有过敏性紫癜病史,多在皮疹出现后1-4周出现肾脏受累表现,皮疹多为下肢对称性紫癜,可伴有腹痛、关节痛等,肾活检病理可见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
糖尿病肾病:有糖尿病病史,一般糖尿病病史超过10年以上易出现糖尿病肾病,早期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逐渐发展为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眼底检查可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2.遗传性肾小球疾病
Alport综合征:多有阳性家族史,常见于青少年,可伴有眼部病变(如球形晶状体等)、耳部病变(如神经性耳聋等),肾活检病理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撕裂等改变。
3.慢性肾盂肾炎
病史:常有反复发作的泌尿系统感染病史,如尿频、尿急、尿痛等,尿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可伴有细菌尿,影像学检查可见肾脏瘢痕形成、肾盂肾盏变形等,而慢性肾炎一般无反复泌尿系统感染病史,影像学检查肾脏多无明显瘢痕及肾盂肾盏变形等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