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90%以上,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起病缓慢、症状非特异、血压波动,通过病史采集、血压测量及初步筛查诊断;继发性高血压约占5%-10%,由确定疾病或病因引起,血压常较高且有原发病特殊表现,需通过血液、尿液、影像学、血管造影等进一步检查诊断,二者可从定义、病因、临床特点、诊断等方面区分。
一、定义区分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的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它是在多种因素(如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共同作用下发生的,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继发性高血压:是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即血压升高是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
二、病因区分
原发性高血压
遗传因素:约60%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多种方式影响血压,例如影响肾脏对钠的处理、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等。如果家族中有多人患有高血压,个体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有家族病史的人群需要更加关注自身血压情况。
环境因素
饮食:高盐饮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过多的钠摄入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例如,长期每日钠摄入量超过6克,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增加。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高盐饮食的反应可能不同,儿童时期过多摄入盐也可能为成年后患原发性高血压埋下隐患;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对高盐饮食的血压反应可能更敏感。
精神应激: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等可导致血压升高。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环境中的人群,如长时间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的成年人,患原发性高血压的概率相对较高,不同性别在面对精神应激时的血压反应可能有差异,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在长期精神应激下都可能出现血压波动,但具体机制可能有所不同。
超重和肥胖:体重超标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体内脂肪堆积,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会释放多种激素和炎性介质,影响血压调节。儿童肥胖率上升也会增加成年后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女性在怀孕、更年期等特殊时期体重变化较大,若体重增加容易导致血压升高。
继发性高血压
肾脏疾病
肾小球肾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肾炎,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由于肾脏功能受损,导致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从而引起血压升高。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儿童患肾小球肾炎后若未有效控制,可能发展为继发性高血压;女性在孕期若发生肾小球肾炎也可能出现血压升高情况。
多囊肾:遗传性疾病,肾脏出现多个囊肿,压迫肾组织,影响肾脏正常功能,导致血压升高。多见于中青年,男女均可发病,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应定期检查。
内分泌疾病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导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同时可伴有低血钾。各年龄均可发病,女性相对多见。
嗜铬细胞瘤: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系统嗜铬细胞分泌过多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血压急剧升高,发作时血压可突然升高,伴有头痛、心悸、多汗等症状。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心血管疾病:主动脉缩窄等心血管畸形可引起血压升高,由于主动脉缩窄导致血流受阻,近端血压升高,远端血压降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发病率可能相对略高。
其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也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各年龄均可发病,肥胖人群、中年男性等更易患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进而导致继发性高血压。
三、临床特点区分
原发性高血压
起病缓慢:多数患者起病隐匿,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发生并发症时才被发现血压升高。不同年龄阶段起病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相对少见,若发生多与肾脏疾病等相关,起病可能相对较急;成年人原发性高血压起病多较缓慢。
症状非特异性: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可在多种情况下出现,容易被忽视。不同性别对症状的感受可能略有差异,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对头痛、头晕等症状的敏感度不同。
血压波动:血压常呈波动性,在精神紧张、劳累后可暂时升高,休息后可恢复正常,但随着病情进展,血压可逐步升高并持续升高。不同年龄人群血压波动特点可能不同,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血压波动相对较大。
继发性高血压
血压常较高:部分患者血压可显著升高,甚至出现恶性高血压表现,舒张压常超过130mmHg,且不易被一般的降压药物控制。例如嗜铬细胞瘤患者,血压可突然剧烈升高,远高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一般水平。
有原发病的特殊表现: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除血压升高外,还可出现肌无力、周期性麻痹、多尿、夜尿增多等低血钾表现;嗜铬细胞瘤患者除血压急剧升高外,还可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动过速等症状;肾动脉狭窄患者可在上腹部或背部肋脊角区听到血管杂音等。不同原发病的特殊表现有其各自特点,可帮助医生鉴别诊断,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出现继发性高血压时,原发病的特殊表现可能有所不同,需要医生综合判断。
四、诊断区分
原发性高血压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家族史、个人生活方式(如饮食、运动、吸烟、饮酒等)、职业、精神状态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询问重点有所不同,儿童要询问出生史、生长发育情况等;女性要询问月经史、孕期情况等。
血压测量:非同日多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考虑高血压,但需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血压升高。要注意测量方法的正确性,不同年龄、性别测量血压时的注意事项略有不同,例如儿童测量血压时袖带大小要合适等。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线索:虽然主要考虑原发性高血压,但仍需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初步筛查,如询问是否有继发性高血压相关症状、家族史中是否有继发性高血压相关疾病等。
继发性高血压
进一步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血钾、血钠、血糖、血脂、肾功能、醛固酮、肾素、儿茶酚胺等检查。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血钾降低;嗜铬细胞瘤患者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升高。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血液检查指标正常范围可能略有差异,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尿液检查:检查尿常规、尿蛋白、尿儿茶酚胺等。肾小球肾炎患者尿常规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等;嗜铬细胞瘤患者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增多。儿童尿液检查要注意留取标本的正确性,女性要注意避开月经期留取标本。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肾脏超声可发现多囊肾、肾动脉狭窄等;肾上腺CT或MRI可发现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肾上腺疾病。不同年龄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的注意事项不同,儿童可能需要特殊的检查准备等。
血管造影:肾动脉造影可明确肾动脉是否狭窄,是诊断肾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对于怀疑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可进行此项检查,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血管造影时的风险和注意事项有所不同。
通过以上从定义、病因、临床特点、诊断等方面的区分,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从而采取不同的治疗和管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