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会有多种前兆表现,包括尿量变化(可出现尿量减少或早期尿量增多如夜尿增多)、水肿表现(有眼睑及面部水肿、下肢水肿等)、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疲劳乏力以及血压升高、皮肤瘙痒等其他表现,不同人群在这些表现上有各自特点,需密切关注相关异常表现以早期发现肾衰竭。
一、尿量变化
(一)尿量减少
1.一般情况:肾衰竭早期可能出现尿量减少的情况。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约为1000-2000ml,当肾功能开始受损时,肾脏排泄尿液的功能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尿量逐渐减少,低于400ml/24小时则称为少尿。例如,一些慢性肾病患者在病情进展过程中,会先出现尿量较以往逐渐减少的现象,这是因为肾脏的滤过功能下降,不能像正常时那样有效地生成尿液。
2.不同人群差异:对于儿童来说,尿量减少的判断标准与成人不同。婴儿24小时尿量少于200ml,幼儿少于300ml,学龄前儿童少于400ml,学龄儿童少于500ml则为少尿。儿童尿量减少可能是由于先天性肾发育异常、肾小球肾炎等原因引起,需要密切关注。
(二)尿量增多
1.早期表现:部分肾衰竭患者在前期可能会出现尿量增多的情况,尤其是在夜间,即夜尿增多。正常成人夜间排尿次数一般不超过1次,尿量不超过750ml。当肾脏的浓缩功能开始减退时,肾脏不能很好地重吸收水分,导致夜间尿量增多。例如,一些患有糖尿病肾病早期的患者,可能会先出现夜尿增多的现象,随着病情进展,后续可能会出现尿量整体减少的情况。
2.特殊人群情况:老年人由于肾脏功能本身有一定程度的生理性减退,更容易出现夜尿增多的情况。如果老年人原本夜尿次数不多,突然出现夜尿增多,需警惕肾衰竭的可能,同时要考虑是否合并有其他影响肾脏功能的因素,如前列腺增生等,但也不能忽视肾衰竭的前兆表现。
二、水肿表现
(一)眼睑及面部水肿
1.发生机制:肾衰竭时,肾脏的排水和排泄钠的功能减弱,导致体内水钠潴留。而眼睑和面部组织比较疏松,水钠潴留容易首先在这些部位表现出来。早晨起床后,眼睑水肿往往比较明显,这是因为夜间平卧时,水分更容易积聚在眼睑部位。例如,一些慢性肾炎患者早期可能会出现晨起眼睑水肿,然后逐渐蔓延至面部。
2.不同年龄差异:儿童如果出现眼睑及面部水肿,除了考虑肾衰竭外,还要考虑肾病综合征等其他肾脏疾病的可能。儿童的免疫系统和肾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水肿的表现可能相对更明显且变化较快。老年人出现眼睑及面部水肿时,要综合考虑心功能、肾功能等多方面因素,因为老年人可能同时存在心肾功能不全的情况,心功能不全也会导致体循环淤血,引起水肿,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二)下肢水肿
1.逐渐发展:随着肾衰竭病情的进展,水钠潴留进一步加重,下肢水肿会逐渐明显。患者会发现双脚踝、小腿等部位出现凹陷性水肿,即用手指按压水肿部位,会出现一个凹陷,且短时间内不易恢复。这是因为水钠潴留导致组织间隙液体增多。例如,一些慢性肾衰竭患者在病情进展到一定阶段时,会出现双下肢明显水肿的情况。
2.特殊人群特点:孕妇如果出现下肢水肿,需要警惕是否合并有妊娠相关性肾病等情况导致的肾衰竭前兆。孕妇本身血容量增加,肾脏负担加重,如果出现下肢水肿进行性加重,同时伴有尿量变化等情况,要及时检查肾功能。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出现下肢水肿也可能与肾衰竭有关,但需要排除长期卧床导致的下肢静脉回流不畅等因素,长期卧床患者血液循环减慢,也容易出现水肿,需要结合其他表现进行判断。
三、消化系统症状
(一)食欲减退
1.常见表现:肾衰竭患者早期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的症状,这是因为体内的毒素不能正常排出,在体内蓄积,影响胃肠道的功能。毒素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消化功能紊乱,患者会感觉吃饭没有胃口,对平时喜欢的食物也提不起兴趣。例如,一些慢性肾病患者在病情逐渐发展过程中,会先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然后可能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不同年龄人群影响:儿童出现食欲减退时,家长往往容易认为是孩子挑食等原因,但如果同时伴有尿量变化等情况,要考虑肾脏方面的问题。老年人本身消化功能就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食欲减退可能更容易被忽视,但如果老年人原本食欲正常,突然出现食欲减退,且伴有其他肾衰竭前兆表现,需要及时就医检查肾功能。
(二)恶心、呕吐
1.毒素蓄积影响:随着肾衰竭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体内毒素蓄积增多,除了食欲减退外,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胃肠道受到毒素的刺激更加明显,导致胃肠蠕动紊乱,引起恶心、呕吐。例如,一些肾衰竭患者在病情加重时,会频繁出现恶心、呕吐,吃进去的食物很快就会呕吐出来。
2.特殊人群应对:对于儿童出现恶心、呕吐,要注意与消化系统疾病相鉴别,同时考虑到儿童对毒素的耐受性较差,一旦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伴有尿量变化等情况,要尽快进行肾功能等相关检查。老年人出现恶心、呕吐时,要考虑到可能是多系统疾病引起,除了肾脏问题外,还要考虑心脑血管疾病等导致的胃肠道反应,需要全面评估病情。
四、疲劳乏力
(一)原因分析
肾衰竭患者由于肾脏功能受损,不能正常排泄代谢废物,身体内环境紊乱,同时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导致贫血等情况,这些都会引起患者疲劳乏力。身体内蓄积的毒素会影响能量代谢,使患者感觉浑身没劲,即使经过休息也不能缓解。例如,一些慢性肾衰竭患者在病情早期就会出现容易疲劳、乏力的情况,稍微活动一下就会感觉很累。
(二)不同人群表现
儿童出现疲劳乏力时,可能表现为活动减少、不愿意玩耍等。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突然比平时爱睡觉、活动明显减少,要引起重视。老年人本身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出现乏力的情况,但如果老年人原本体力尚可,突然出现明显的疲劳乏力,伴有尿量、水肿等变化,要考虑肾衰竭的可能,同时老年人可能还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也可能导致乏力,需要综合判断。
五、其他表现
(一)血压升高
1.机制:肾衰竭时,肾脏分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衡,导致水钠潴留和血管收缩,从而引起血压升高。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例如,一些慢性肾病患者在病情进展过程中,血压会逐渐升高,且不易通过一般的降压药物完全控制。
2.不同人群特点:对于儿童出现血压升高,要考虑先天性肾脏疾病等原因。儿童血压升高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烦躁等情况。老年人本身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但如果老年人原本血压控制良好,突然出现血压升高,且伴有尿量、水肿等变化,要警惕肾衰竭导致的血压升高,需要进一步检查肾功能等指标。
(二)皮肤瘙痒
1.毒素刺激:肾衰竭时,体内的毒素不能正常排出,会在皮肤蓄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皮肤瘙痒。患者会感觉皮肤瘙痒难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例如,一些肾衰竭患者会出现全身皮肤瘙痒的情况,尤其是在夜间,瘙痒会更加明显。
2.特殊人群护理:儿童皮肤瘙痒时,要注意避免孩子搔抓皮肤引起皮肤破损感染。由于儿童皮肤比较娇嫩,需要选择温和的方式缓解瘙痒,同时要密切关注是否有其他肾衰竭相关表现。老年人皮肤瘙痒时,要注意皮肤保湿,避免过度搔抓导致皮肤损伤,因为老年人皮肤本身就比较干燥,搔抓后容易引起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要结合其他症状判断是否与肾衰竭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