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结节是宽泛概念,本质多样,发病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影响,临床表现有症状和体征差异,诊断靠影像学和病理检查,治疗依良恶性而定;乳腺纤维瘤是良性肿瘤,好发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为无痛肿块,诊断靠影像学和病理,治疗分观察随访和手术;不同特殊人群如青春期、妊娠期、绝经后女性患乳腺结节或纤维瘤有不同注意事项。
乳腺纤维瘤:是乳腺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良性肿瘤,由纤维组织和腺上皮两种成分混合组成,是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
发病特点
乳腺结节:
年龄因素: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青春期女性可能因乳腺发育等出现生理性结节,育龄期女性可能与激素变化等有关,绝经后女性也可能因乳腺组织退变等出现结节。
性别因素:主要发生在女性,男性也可能出现乳腺结节,但相对较少见,男性乳腺结节需要更加重视,因为男性患乳腺癌的风险虽然低,但也有发生可能。
生活方式:长期高压力、作息不规律、长期服用含激素的药物或保健品、高脂饮食等可能增加乳腺结节发生的风险。例如,长期精神紧张导致内分泌紊乱,影响乳腺组织的正常状态,容易形成结节。
病史因素:有乳腺疾病家族史的女性,患乳腺结节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既往有乳腺炎症等病史的女性,也可能影响乳腺组织,增加结节发生几率。
乳腺纤维瘤:
年龄因素:常见于青年女性,尤其是18-25岁左右的女性较为多见,青春期前少见,绝经后极少发生。
性别因素:仅发生在女性。
生活方式:一般认为与雌激素水平相对较高有关,生活方式因素中,如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药物等可能会促进乳腺纤维瘤的发生发展,但具体机制还与个体对雌激素的敏感性等有关。
病史因素:一般无特殊的与乳腺纤维瘤直接相关的特定病史,但如果有家族中女性患乳腺纤维瘤的情况,个体患病风险可能略有增加。
临床表现
乳腺结节:
症状表现:大多数乳腺结节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乳房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等,疼痛与月经周期的关系不定;还可能伴有乳头溢液,溢液可为无色、乳白色、淡黄色等;少数患者可触及乳房肿块,肿块大小、质地、活动度等因结节性质不同而有差异。
体征表现:通过体检或影像学检查发现乳房内有异常团块,团块的边界、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因结节性质而异,例如恶性结节边界可能不清、形态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粘连等;良性结节边界多清晰、形态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等。
乳腺纤维瘤:
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乳房内无痛性肿块,肿块多为单发,也可多发,肿块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良好,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肿块大小一般在1-3cm左右,但也有larger的情况,生长缓慢,一般无乳房疼痛等其他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在月经周期前有轻度胀痛,但与月经周期的关系不紧密。
体征表现:体检时可触及上述特征的肿块,通过乳腺超声等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肿块的特征,超声下可见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的低回声团块等表现。
诊断方法
乳腺结节:
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乳腺组织的结构,能准确判断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情况,还可观察结节内有无血流信号等,对鉴别结节的良恶性有一定帮助,例如恶性结节多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血流信号丰富等。
乳腺X线摄影(钼靶):对发现乳腺内的钙化等情况较为敏感,对于年龄较大、乳腺组织致密的女性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对于年轻女性,由于乳腺组织较为致密,钼靶检查可能受到一定限制,一般可与超声检查联合使用。
乳腺磁共振成像(MRI):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乳腺结节诊断有较高价值,尤其是在鉴别乳腺病变的范围、多中心性等方面有优势,对于评估乳腺纤维瘤与周围组织关系等也有一定作用,但费用相对较高,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病理检查:是诊断乳腺结节性质的金标准,可通过空心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获取结节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等。
乳腺纤维瘤:
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低回声团块,内部回声均匀,可见包膜回声,后方回声无衰减或轻度增强,肿块内血流信号一般不丰富。
乳腺钼靶: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密度均匀,边缘光滑,部分病例可见环形或弧形钙化等特征性表现。
病理检查:通过手术切除肿块后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为乳腺纤维瘤,镜下可见肿瘤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组成,纤维组织呈编织状排列,腺上皮细胞形态规则等特征。
治疗原则
乳腺结节:
良性结节:如果是良性的乳腺结节,如乳腺囊肿等较小且无症状的结节,可定期观察,一般3-6个月复查乳腺超声等检查,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如果结节有增大趋势或怀疑有恶变可能等情况,可考虑手术切除。
恶性结节:一旦确诊为乳腺癌等恶性结节,需要根据肿瘤的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综合制定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手术治疗(如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等)、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乳腺纤维瘤:
观察随访: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乳腺纤维瘤,如果患者年龄较小(如处于生育前期等情况),且纤维瘤生长缓慢,可选择定期观察随访,每3-6个月进行乳腺超声检查,监测纤维瘤的大小变化等。
手术治疗:如果乳腺纤维瘤较大(一般直径大于3cm)、生长较快、患者有强烈的手术意愿等情况,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可选择传统的开放手术或微创手术(如麦默通旋切术等),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美观性好。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青春期女性:
乳腺结节:青春期女性出现乳腺结节时,由于乳腺处于发育阶段,需要密切观察结节变化。如果是生理性的乳腺组织增生等情况导致的结节,随着年龄增长、乳腺发育成熟可能会有所变化。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等。如果结节持续不消退或有异常变化,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
乳腺纤维瘤:青春期女性患乳腺纤维瘤时,因为纤维瘤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和激素变化等有一定变化情况,所以需要定期进行乳腺超声检查监测。一般建议每6-12个月复查一次,密切关注纤维瘤的大小、形态等变化。如果纤维瘤有明显增大趋势等情况,可考虑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干预。
妊娠期女性:
乳腺结节: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可能会导致乳腺结节发生变化。如果孕前已发现乳腺结节,妊娠期需要密切观察结节的大小、血流等情况。由于妊娠期乳腺组织充血、增生等,可能会使结节看起来比孕前有所增大等,但一般不轻易进行有创的检查和治疗。如果结节在妊娠期出现快速增大、怀疑恶变等情况,需要多学科会诊,综合评估后谨慎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乳腺纤维瘤:妊娠期乳腺纤维瘤可能会因激素影响而生长加快,但一般在分娩后激素水平逐渐恢复正常,纤维瘤可能会有所缩小。如果纤维瘤在妊娠期生长过快,压迫周围组织或引起明显不适等情况,可在妊娠中期(一般妊娠4-6个月时相对安全)考虑手术切除,但需要充分告知患者手术的风险和对妊娠的影响等。
绝经后女性:
乳腺结节:绝经后女性乳腺结节需要更加重视恶性的可能。因为绝经后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相对增加,所以对于绝经后发现的乳腺结节,要尽快明确其性质。一般会优先选择乳腺超声和乳腺钼靶等检查,如果有可疑情况,及时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
乳腺纤维瘤:绝经后女性患乳腺纤维瘤的情况较少见,如果绝经后发现乳腺纤维瘤,需要警惕是否为其他病变伪装成纤维瘤的情况,所以一般建议进行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排除恶性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