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自身消化作用引发的疾病,有水肿、充血、出血或坏死等表现,临床有腹痛、腹胀等症状,血清及尿淀粉酶等升高。其严重程度分轻症和重症,轻症多数可康复,重症凶险病死率高。常见病因有胆道疾病、酗酒、高脂血症、外伤等。临床表现包括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及腹部压痛等体征。诊断靠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为轻症禁食、补液等,重症需监护、液体复苏等。预防要注意饮食、积极管理疾病、避免外伤等,及时诊治和预防很关键。
一、胰腺炎的定义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胰腺有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临床上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血清及尿淀粉酶含量升高,血清脂肪酶也升高。
二、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判断
1.轻症胰腺炎:
多数患者经及时治疗可在1-2周内康复,预后良好。其症状相对较轻,如腹痛程度相对较轻,一般通过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等保守治疗即可缓解病情。例如,在一些研究中显示,约80%左右的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通过规范的保守治疗能够顺利恢复,对机体的长期影响较小。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轻症胰腺炎相对来说病情进展较缓慢,只要及时发现并进行规范的液体支持等治疗,一般恢复较快,但仍需密切观察其腹部症状及生命体征变化,因为儿童的生理机能相对较弱,对疾病的耐受能力有限。对于老年患者,若本身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轻症胰腺炎也可能会因为基础疾病的影响而增加病情变化的风险,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充分评估基础疾病对胰腺炎病情的影响,并进行综合管理。
2.重症胰腺炎:
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重症胰腺炎会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如胰腺脓肿、假性囊肿、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例如,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概率较高,感染可进一步加重病情,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而影响多个脏器功能。研究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可达10%-30%左右。
儿童重症胰腺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进展往往较为迅速。由于儿童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对炎症反应的承受能力更弱,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多器官功能受累的情况,需要更加积极地进行监测和救治。老年重症胰腺炎患者,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对治疗的耐受性差,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如容易出现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等,治疗难度较大,预后相对更差。
三、胰腺炎的常见病因
1.胆道疾病:
胆石症、胆道感染或胆道蛔虫等均可引起胰腺炎。其中,胆石症是最常见的病因。当胆道结石梗阻胆总管末端时,胆汁反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导致胰腺自身消化而引发胰腺炎。例如,有研究发现,约50%-70%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与胆道疾病相关。
对于有胆道疾病病史的人群,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需要更加注意胰腺的健康状况。儿童若存在胆道先天畸形等问题,也可能增加胰腺炎的发生风险;老年胆道疾病患者,由于胆道系统的退行性变,结石形成的概率增加,从而更易诱发胰腺炎,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定期进行胆道相关检查,如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2.酗酒:
长期大量饮酒是引起胰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酒精可刺激胰腺分泌大量的胰液,同时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胰管内压力增高,胰液排出受阻,引发胰腺自身消化。有研究显示,长期酗酒者发生胰腺炎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数倍。
对于有长期酗酒习惯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警惕胰腺炎的发生。青少年时期开始酗酒对胰腺的损害更为严重,会影响胰腺的正常发育和功能;老年酗酒者由于肝脏等器官的代谢功能下降,酒精对胰腺的损伤可能会更加明显,需要及时劝导戒酒,并进行相关的胰腺功能监测。
3.高脂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导致胰腺炎。当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时,可使胰毛细血管内有乳糜微粒栓子形成,导致胰腺微循环障碍,引发胰腺炎。一般认为,血清甘油三酯水平>11.3mmol/L时,胰腺炎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对于肥胖、有代谢综合征的人群,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需要关注血脂水平。儿童中部分肥胖儿童也可能出现高脂血症相关的胰腺炎,需要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等方式控制体重和血脂;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由于代谢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血脂异常,从而增加胰腺炎的发病风险,需要定期监测血脂,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降脂治疗和胰腺炎的预防。
4.外伤:
腹部外伤、胰腺外伤等可导致胰腺组织受损,胰液外溢而引发胰腺炎。例如,车祸伤、暴力撞击等导致的腹部外伤可能会直接损伤胰腺,从而引起胰腺炎。
对于有外伤史的人群,尤其是腹部外伤患者,需要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胰腺炎的相关症状。儿童在玩耍或意外事故中发生腹部外伤的概率相对较高,家长需要加强看护;老年外伤患者由于身体恢复能力较差,发生胰腺炎后病情可能更为复杂,需要及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明确是否存在胰腺损伤及相应的治疗。
四、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1.症状:
腹痛:是胰腺炎的主要症状,多呈持续性剧痛,可向腰背部放射,弯腰抱膝位可缓解疼痛。轻症胰腺炎的腹痛相对较轻,重症胰腺炎的腹痛剧烈且持续时间长。例如,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腹痛往往难以忍受,需要使用强效镇痛药才能缓解。
恶心、呕吐:常与腹痛同时出现,呕吐后腹痛不缓解。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呕吐胆汁。
发热:多数患者有中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重症胰腺炎患者可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9℃,且持续不退,提示可能合并感染。
休克:重症胰腺炎患者可出现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这是由于大量炎性介质释放、有效血容量不足等原因引起。
2.体征:
腹部压痛:轻症胰腺炎患者腹部可有轻度压痛,重症胰腺炎患者可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表现。
腹胀:重症胰腺炎患者可出现腹胀,这是由于腹腔内大量渗出、肠麻痹等原因引起。
黄疸:当胰腺炎合并胆道梗阻时,可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
五、胰腺炎的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血清淀粉酶: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可确诊胰腺炎,但淀粉酶的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并不呈正比。例如,轻症胰腺炎时淀粉酶可能中度升高,而重症胰腺炎时淀粉酶也可能仅轻度升高或正常。
血清脂肪酶: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对就诊较晚的患者诊断价值较高。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重症胰腺炎患者可出现白细胞明显升高,伴有核左移。
C-反应蛋白(CRP):CRP升高提示炎症反应较重,CRP>150mg/L时提示重症胰腺炎。
2.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是胰腺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发现胰腺肿大、胰周渗出等情况,但对于胆道病变的显示不如CT。
CT检查:对胰腺炎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可明确胰腺是否存在坏死、渗出等情况,有助于判断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例如,CT可显示胰腺周围有无液体积聚、坏死灶的范围等。
六、胰腺炎的治疗原则
1.轻症胰腺炎的治疗:
禁食、胃肠减压:减少胰液分泌,缓解腹胀。
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抑制胰液分泌:可使用抑酸剂(如质子泵抑制剂)等减少胰液分泌。
止痛治疗:可使用解痉镇痛药缓解腹痛,但要注意避免使用吗啡,以免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
2.重症胰腺炎的治疗:
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腹部体征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液体复苏: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抑制胰酶活性:可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抑制胰酶分泌。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
营养支持:早期可采用肠外营养,病情稳定后可考虑肠内营养,保证患者的营养供应。
手术治疗:对于出现胰腺坏死感染、胰腺脓肿等并发症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七、胰腺炎的预防措施
1.饮食方面:
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避免大量饮酒和进食高脂、高糖食物。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
对于有胆道疾病的人群,要注意低脂饮食,减少胆道结石的形成风险,从而降低胰腺炎的发生概率。例如,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保持肠道通畅,减少胆道疾病的发生。
2.疾病管理方面:
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如及时处理胆石症、胆道感染等。对于高脂血症患者,要积极控制血脂水平,通过饮食调整、运动等方式,必要时使用降脂药物。
避免腹部外伤,注意安全防护。对于长期酗酒者,劝导其戒酒,减少酒精对胰腺的损害。
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有胰腺炎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定期检查胰腺超声、血脂等指标,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总之,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不同而有所不同,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同时,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胰腺炎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