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胃烧可能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等因素有关,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1.慢性胃炎
长期饮食不规律、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药物刺激(如阿司匹林)可引发胃黏膜慢性炎症,表现为胃部隐痛、烧灼感,常伴腹胀、嗳气。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甲硝唑等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同时使用抑酸剂(如奥美拉唑)减少胃酸分泌,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促进修复。日常需避免辛辣、过冷过热食物,戒烟酒。
2.胃溃疡
胃酸和胃蛋白酶过度分泌侵蚀胃黏膜,形成溃疡,疼痛多呈规律性(餐后0.5-1小时加重),烧灼感明显。治疗以抑酸药(如雷贝拉唑)为主,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时需联合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甲硝唑等。若出现呕血、黑便等并发症,需紧急内镜止血或手术。
3.胃食管反流
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导致胃酸反流至食管,引发胸骨后烧灼感(“烧心”)、胃痛,常伴反酸、咳嗽。治疗需抬高床头15-20厘米,避免睡前进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泮托拉唑)抑酸,促胃肠动力药(如莫沙必利)减少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