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湿疹的治疗方法包括皮肤屏障修复与保湿、避免诱发因素、生活方式调整、外用药物、系统用药等。

1.皮肤屏障修复与保湿
慢性湿疹的核心病理机制为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导致经皮水分丢失增加及外界刺激物渗透。
2.避免诱发因素
接触性过敏原(如镍、香料、防腐剂)和物理刺激(如摩擦、高温)是常见诱因。建议患者通过斑贴试验明确过敏原,并避免使用含羊毛脂、丙二醇的护肤品。
3.生活方式调整
压力可通过神经-免疫轴加重炎症反应。一项纳入500例患者的队列研究发现,每周进行3次、每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降低焦虑评分,并减少激素类药物使用量。
4.外用药物
面部及皮肤皱褶处建议使用弱效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躯干和四肢可使用中效激素(如曲安奈德乳膏)。
5.系统用药
对于中重度患者,需联合系统治疗。环孢素(3~5mg/kg/d)可快速控制炎症,但需监测血压和肾功能。
慢性湿疹患者皮肤癌风险增加1.5~2倍,建议每年进行皮肤镜检查。合并特应性皮炎者,需筛查食物过敏(如牛奶、鸡蛋),但避免盲目忌口导致营养不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