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高合并肾功能不全可由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长期高血压影响、代谢性因素等造成。

1.肾小球疾病
各类肾小球疾病是引起肾功能不全且伴有低压高的常见原因。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免疫炎症反应有关。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部位,激活补体系统等一系列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引起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从而出现低压高的情况。
2.肾小管-间质疾病
慢性肾盂肾炎是常见的肾小管-间质疾病。细菌感染肾脏后,炎症累及肾小管和间质,长期的炎症反应会破坏肾小管-间质结构和功能,影响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以及排泄功能,导致水钠重吸收异常,血容量增多引起低压高,同时肾功能逐渐受损出现肾功能不全。
3.长期高血压影响
长期的高血压状态会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肾小球动脉硬化,肾实质缺血。随着时间推移,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逐渐导致肾功能不全。同时,高血压本身会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舒张压升高,出现低压高的情况。例如,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病程较长时,更容易出现这种低压高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情况,尤其在中年以上长期高血压病史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4.代谢性因素
糖尿病肾病是代谢性因素导致低压高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典型例子。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引起肾小球微循环障碍、基底膜增厚等病变,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出现蛋白尿等,进而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同时,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可影响血管功能,导致血压异常,尤其是低压高的情况较为常见。
另外,某些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也可能导致肾损害进而出现低压高合并肾功能不全。例如某些非甾体类抗炎药,长期或大剂量使用时,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导致肾灌注不足,引起急性肾损伤,若病情迁延不愈则可能发展为肾功能不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