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粉碎性骨折可能出现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肌肉萎缩、下肢不等长、慢性疼痛等后遗症,其中关节僵硬与骨折严重程度、固定时间及康复训练相关;创伤性关节炎与关节面损伤程度、复位情况及治疗有关;肌肉萎缩受制动时间和康复训练影响;下肢不等长由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决定;慢性疼痛与组织损伤、神经损伤及并发症相关。
发生情况:膝盖粉碎性骨折后,由于长时间固定制动,关节周围组织容易发生粘连,导致关节活动受限。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儿童骨骼修复能力虽强,但长时间固定若康复训练不及时也会出现;成年人骨折后活动减少易引发;老年人本身关节灵活性较差,固定后更易发生关节僵硬。
影响因素:骨折的严重程度、固定时间长短以及康复训练开始的时机和强度都与之相关。骨折越严重,周围组织损伤越重,发生关节僵硬的风险越高;固定时间过长会加重组织粘连;康复训练开始晚、强度不够则无法有效防止关节僵硬。
创伤性关节炎
发生情况:膝盖粉碎性骨折后,关节面遭到破坏,即使骨折愈合,关节软骨面不平整,长期磨损会引发创伤性关节炎。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儿童创伤性关节炎相对少见,但若关节面损伤严重也会出现;成年人因日常活动多,患创伤性关节炎几率较高;老年人本身关节软骨有退变,骨折后更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影响因素:骨折时关节面损伤程度是关键,关节面破坏越严重,患创伤性关节炎的可能性越大;骨折复位情况也很重要,复位不佳会进一步加重关节面不平整;受伤后的治疗是否及时恰当也会影响,比如是否进行了正确的复位和固定等。
肌肉萎缩
发生情况:膝盖粉碎性骨折后,患肢长时间不能正常活动,肌肉缺乏运动刺激会发生萎缩。儿童肌肉萎缩相对恢复较快,但若不及时训练也会影响;成年人肌肉萎缩恢复相对慢些;老年人肌肉本身功能衰退,骨折后肌肉萎缩更明显且恢复更困难。
影响因素:制动时间长短是主要影响因素,制动时间越长,肌肉萎缩越严重;康复训练的有效性也很关键,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减轻肌肉萎缩程度,反之则加重。
下肢不等长
发生情况:如果膝盖粉碎性骨折后骨折愈合畸形,可能导致双下肢长度不一。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后若出现下肢不等长,会影响骨骼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更明显的不等长;成年人下肢不等长会引起步态异常等问题;老年人下肢不等长也会影响行走功能和身体平衡。
影响因素:骨折复位情况是重要因素,复位不良导致骨折愈合畸形就可能出现下肢不等长;骨折愈合过程中的情况,如是否有异常骨痂生长等也会有影响。
慢性疼痛
发生情况:膝盖粉碎性骨折后,部分患者会遗留慢性疼痛。儿童可能因对疼痛的表述不如成年人准确,但也可能存在慢性疼痛情况;成年人骨折后慢性疼痛较为常见;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慢性疼痛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影响因素:骨折周围组织损伤程度、是否有神经损伤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都与慢性疼痛有关。组织损伤重、有神经损伤或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等,都容易导致慢性疼痛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