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肠绞痛多见于3个月内婴儿,因肠道蠕动不协调致肠管痉挛,表现为突然剧烈哭闹超数小时,夜间频发,伴双腿蜷起等,腹部触诊紧张、听诊蠕动增快,可通过飞机抱等缓解;小孩肠胀气因喂养不当等致肠道气体积聚,哭闹相对轻、持续短,腹胀明显,腹部触诊柔软、叩诊鼓音,可通过正确喂奶姿势等缓解,需综合判断两者并依情况应对,异常时及时就医。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小孩肠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婴儿期发作性哭闹综合征,多见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发病机制可能与肠道气体积聚、肠道发育不成熟、胃肠激素失调等有关,目前认为可能是由于婴儿肠道蠕动不协调,导致肠管痉挛而引起疼痛。
小孩肠胀气:主要是指肠道内积聚了过多的气体,可由喂养不当(如喂奶时吸入过多空气、配方奶不合适等)、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原因导致肠道气体产生与排出失衡,使气体在肠道内积聚。
二、症状表现差异
疼痛程度与持续时间
肠绞痛:婴儿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哭闹,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哭闹时婴儿双腿向上蜷起,面部涨红,腹部紧张。一般夜间发作较为频繁,有研究显示约50%的肠绞痛婴儿在傍晚或夜间出现症状。
肠胀气:婴儿可能有轻度的腹部不适,哭闹相对没有肠绞痛那么剧烈,持续时间较短,可能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腹胀相对较为明显,腹部膨隆,但哭闹程度相对肠绞痛较轻。
伴随症状
肠绞痛:除了剧烈哭闹外,可能伴有面部潮红、握拳、蹬腿等表现,有时在排气或排便后哭闹可能会稍有缓解,但不能完全停止。
肠胀气:主要表现为腹部膨隆,可能伴有轻度的吐奶,排气相对较多,但哭闹程度相对肠绞痛轻,一般排气后腹胀可能会有所减轻,哭闹也会随之缓解。
三、体征区别
腹部检查
肠绞痛:腹部触诊时可能感觉腹部较紧张,但没有明显的包块,听诊肠道蠕动可能增快。
肠胀气:腹部触诊较柔软,叩诊呈鼓音,听诊肠道蠕动一般无明显增快。
四、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肠绞痛
对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家长可以尝试飞机抱、腹部顺时针按摩等方法来缓解,一般按摩时用温暖的手掌以肚脐为中心,轻轻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飞机抱时让婴儿趴在家长手臂上,头低于身体,有助于缓解肠管痉挛引起的疼痛。
要注意排查是否存在喂养问题,如配方奶喂养的婴儿,要考虑配方奶是否合适,必要时可更换水解蛋白配方奶等特殊配方奶。
肠胀气
喂养时要注意正确的喂奶姿势,喂奶后要及时拍嗝,将婴儿竖抱,头部靠在家长肩部,轻拍背部,排出胃内空气。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要注意自己的饮食,避免食用过多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洋葱等。
可以通过腹部轻柔按摩来促进气体排出,方法同肠绞痛的腹部按摩,但力度要更轻柔。
总之,区分小孩肠绞痛和肠胀气需要从症状表现、体征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在应对时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缓解婴儿的不适,同时要密切观察婴儿的情况,如果婴儿哭闹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呕吐频繁、发热、精神萎靡等,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