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癣由皮肤癣菌感染致皮肤瘙痒,一般需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外用抗真菌药有咪唑类、丙烯胺类等,儿童、孕妇哺乳期女性用药需谨慎;若瘙痒剧烈、出现红肿渗液发热等或儿童病情严重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询问病史、检查并据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一、明确脚癣引发皮肤瘙痒的原因
脚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足部皮肤引起的,皮肤癣菌在足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生长繁殖,会刺激皮肤产生炎症反应,释放一些炎性介质,从而导致皮肤瘙痒等症状。例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常见皮肤癣菌是引发脚癣的主要病原菌。
二、一般治疗措施
1.保持足部清洁干燥
年龄因素:对于儿童,要注意每天清洗双脚,选择透气的棉质袜子,勤换鞋子,保持足部干燥。因为儿童活动量相对较大,足部容易出汗,若不及时清洁干燥,更易滋生真菌。例如,学龄前儿童每天睡前用温水泡脚后,仔细擦干脚趾间的水分。
生活方式:成年人应每天清洗脚部,洗完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尤其是脚趾缝等容易潮湿的部位。避免长时间穿不透气的鞋子,如塑料鞋等,建议选择透气性好的运动鞋或布鞋。
病史情况:有脚癣病史的人更要注意保持足部环境,若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影响足部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更要严格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防止脚癣加重。
2.避免搔抓
各人群: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搔抓会导致皮肤破损,一方面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另一方面可能使皮肤癣菌扩散到足部其他部位或身体其他部位,加重病情。比如搔抓后皮肤破损,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容易侵入,引起丹毒等细菌感染性疾病。
三、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
1.外用抗真菌药物
咪唑类:如克霉唑、咪康唑等,这类药物可以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例如克霉唑乳膏,对于脚癣引起的瘙痒、水疱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丙烯胺类:像特比萘芬等,能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阻碍真菌细胞膜的合成。特比萘芬乳膏可用于治疗脚癣,抑制真菌生长,减轻瘙痒。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使用外用抗真菌药物时要谨慎,应选择刺激性小的药物,且在成人监护下使用。孕妇和哺乳期女性使用外用抗真菌药物也需要咨询医生,因为部分药物可能会通过皮肤吸收对胎儿或婴儿产生影响。
四、就医建议
1.何时就医
如果脚癣引起的皮肤瘙痒剧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或者出现足部红肿、渗液、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例如,脚癣部位出现明显红肿,范围不断扩大,同时伴有体温升高,可能是继发细菌感染,需要尽快就医。
对于儿童脚癣患者,若瘙痒严重影响睡眠和活动,或者病情有加重趋势,也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因为儿童皮肤娇嫩,病情变化相对较快。
2.医生的诊治
医生一般会首先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足部检查,可能会取病变部位的皮屑进行真菌镜检或培养,以明确诊断。然后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可能会调整外用药物的种类或增加口服抗真菌药物等,如对于病情较严重、外用药物效果不佳的成人患者,可能会考虑口服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但需要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和禁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