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不同阶段有相应康复训练,早期1-2周进行手指屈伸、肩部耸肩及肘部屈伸训练;中期2-6周开展腕关节活动度及前臂旋转训练;后期6周以后进行力量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出现异常及时咨询医生,不同患者需个性化调整。
肩部和肘部运动:肩部可进行耸肩动作,每天3-4次,每次5-10下;肘部可做缓慢的屈伸运动,每天3-4组,每组5-10次。肩部和肘部的运动有助于维持上肢整体的关节活动度,防止肩部肌肉萎缩和肘部关节僵硬,因为骨折后上肢长时间固定,肩部和肘部的活动受限会影响整体上肢功能恢复。
中期康复训练(骨折后2-6周)
腕关节活动度训练:可进行腕关节的屈伸和桡尺偏活动。腕关节屈伸时,缓慢将手腕向上弯(背伸)和向下弯(掌屈),每组10-15次,每天3-4组;桡尺偏是将手腕向桡侧(大拇指侧)和尺侧(小拇指侧)偏斜,每组10-15次,每天3-4组。通过腕关节的这些活动,逐步恢复腕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因为骨折中期骨折端有一定稳定性,但仍需进一步恢复关节活动度。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由于可能存在周围神经病变,在进行腕关节活动度训练时要更加注意动作的轻柔,避免因感觉减退而造成损伤;对于肥胖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导致损伤。
前臂旋转训练:坐位或卧位,屈肘90度,前臂进行旋转运动,包括旋前(手掌向下)和旋后(手掌向上),每组10-15次,每天3-4组。前臂旋转训练可以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这对于日常生活中使用餐具、开门等动作非常重要。在进行该训练时,要注意旋转的幅度逐渐增加,避免一开始就过度旋转造成再次损伤。
后期康复训练(骨折6周以后)
力量训练:可使用握力器进行握力训练,每天3-4次,每次握20-30下;也可以进行腕关节抗阻屈伸训练,手持一定重量的物体(如小沙袋)进行腕关节的屈伸动作,重量可从1-2斤开始,逐渐增加。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强手部和腕部的肌肉力量,提高上肢的功能恢复程度。对于儿童患者,不建议使用过重的握力器,可选择合适的儿童专用握力训练工具;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进行力量训练时要监测心率等指标,避免因运动强度过大引起心血管不适。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进行穿衣、梳头、写字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逐步恢复上肢的日常功能。在进行这些训练时,要注意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渐过渡到复杂动作。例如先练习缓慢地穿衣,从拉拉链、扣纽扣等简单动作入手,随着康复的进展,逐渐提高动作的速度和难度。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在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中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和练习,家人可以给予协助和鼓励,帮助其更好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和自身耐受程度调整训练强度和频率。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肿胀明显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咨询医生。同时,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在康复训练中需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调整,以确保康复训练的安全和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