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是膀胱黏膜炎症,分急、慢两型,细菌感染是常见病因,还有其他因素,有膀胱刺激征、尿液异常、下腹部不适等症状,通过尿液检查、超声检查诊断,一般治疗需多饮水、休息,药物治疗用合适抗生素,不同人群有注意事项,要通过保持卫生、避免憋尿、注意性生活卫生、增强免疫力来预防。
一、膀胱炎的定义与常见类型
膀胱炎是膀胱黏膜发生的炎症,常见类型有急性膀胱炎和慢性膀胱炎。急性膀胱炎起病较急,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慢性膀胱炎则症状相对迁延,可反复发作。
二、膀胱炎的常见病因
1.细菌感染:大肠杆菌等肠道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经尿道上行感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女性由于尿道短而宽,更容易发生膀胱炎。
2.其他因素:长期留置导尿管、泌尿系统结石、糖尿病等疾病也可能增加膀胱炎的发生风险。
三、膀胱炎的主要症状
1.膀胱刺激征:尿频表现为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尿急是指有尿意就迫不及待需要排尿,尿痛则是排尿时尿道或膀胱区域有疼痛感。
2.尿液异常:可出现血尿,尿液外观呈红色;也可能有尿液混浊等情况。
3.下腹部不适:患者可能会感觉下腹部有坠胀、疼痛等不适感。
四、膀胱炎的诊断方法
1.尿液检查:尿常规可见白细胞、红细胞等增多,尿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及药敏情况。
2.超声检查:有助于了解膀胱的形态、结构等,排查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结石等导致膀胱炎的因素。
五、膀胱炎的治疗与应对措施
1.一般治疗
多饮水:增加尿量,通过尿液的冲刷作用,有助于减轻炎症和排出细菌等,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ml左右,这对各年龄段患者都适用,尤其对因尿道短的女性患者更为重要,能降低细菌在尿道停留滋生的机会。
注意休息:让身体得到充分恢复,有利于机体自身免疫力对抗炎症。
2.药物治疗:根据尿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对于大肠杆菌感染,可选用喹诺酮类等抗生素,但需遵循合理用药原则,避免滥用。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科患者发生膀胱炎时,更要重视,及时就医,因为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病情变化相对较快。要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按照医生建议进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尤其要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女性:除了上述一般措施外,要注意经期卫生,性生活后及时排尿等,减少膀胱炎复发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这类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易并发膀胱炎,要积极控制血糖,严格遵循糖尿病饮食和治疗方案,在治疗膀胱炎时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炎症的控制。
六、膀胱炎的预防
1.保持个人卫生:尤其是会阴部的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
2.避免憋尿:及时排尿,减少尿液在膀胱内的停留时间,降低细菌滋生的可能。
3.注意性生活卫生:性生活前后男女双方都应清洗外生殖器,性生活后女性最好排尿一次。
4.增强机体免疫力: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适度运动,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都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儿童要保证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成年人要避免过度劳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