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康复分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进行不同训练,儿童、老年及特殊病史患者康复各有注意事项,早期包括手指、肩部活动;中期有肘关节屈伸、前臂旋转训练;后期是肘关节全面活动和力量训练,儿童训练防强度过大,老年防摔倒及暴力操作,特殊病史患者依病情控训练强度等。
一、早期康复训练(术后1-2周)
1.手指活动
意义: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关节僵硬,同时不影响骨折部位。对于各年龄段患者均适用,儿童骨折后手指活动能加速整体康复进程,成人及老年人同样可通过手指屈伸等活动维持手部功能。
具体方法:主动进行手指的屈伸、握拳、松开动作,每组10-15次,每天3-4组。
2.肩部活动
意义:防止肩部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对各年龄层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可避免因肩部活动受限导致日常生活不便。
具体方法:肩关节做前屈、后伸、内收、外展等动作,幅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准,每组5-10次,每天3-4组。
二、中期康复训练(术后2-6周)
1.肘关节屈伸训练
意义:逐渐恢复肘关节的活动度,对于儿童骨折患者,早期适当的肘关节屈伸训练有助于其骨骼和关节的正常发育;成人和老年人则可避免肘关节僵硬影响上肢功能。
具体方法:可在他人帮助下或借助健侧手辅助进行肘关节的缓慢屈伸,角度从30°-40°开始,逐渐增加,每次屈伸保持5-10秒,每组15-20次,每天3-4组。
2.前臂旋转训练
意义: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对从事需要前臂旋转工作的人群尤为重要,不同年龄患者恢复前臂旋转功能可保障其日常及工作需求。
具体方法:坐立位,上臂固定,做前臂的旋前和旋后动作,每组10-15次,每天3-4组。
三、后期康复训练(术后6周以上)
1.肘关节全面活动训练
意义:进一步强化肘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力量,各年龄患者通过此训练可最大程度恢复上肢功能,满足生活各方面需求。
具体方法:进行肘关节的全方位活动,包括大幅度的屈伸、旋转等,可配合使用弹力带辅助增加阻力,每组20-25次,每天3-4组。
2.力量训练
意义:增强上肢肌肉力量,儿童可促进身体正常发育,成人和老年人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能力。
具体方法:使用哑铃等进行上肢的力量训练,如弯举、侧平举等,重量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每组8-12次,每天3-4组。
四、不同人群康复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新陈代谢快,康复训练时要注意训练强度不宜过大,避免因过度训练影响骨骼发育。训练过程中需家长密切监护,确保动作规范,可适当增加趣味性训练提高儿童配合度。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注意安全,防止摔倒。由于骨质较疏松,训练时避免暴力操作。可结合平衡训练等提高其日常活动的安全性。
3.特殊病史患者
如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康复训练时要监测心率等指标,训练强度应控制在心率不超过(220-年龄)×0.7的范围内,防止因训练导致心血管负担加重;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训练时间不宜过长,避免低血糖发生,可在训练前后监测血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