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膀胱炎常见原因包括细菌感染(女性生理结构使细菌易入膀胱、性生活易挤入细菌致感染)、机体抵抗力下降(儿童和老年自身抵抗力低、糖尿病等基础病削弱抵抗力)、其他因素(局部卫生不良、长期用导尿管等器械致感染)。
一、细菌感染
1.女性生理结构因素
女性尿道较短且直,长度约3-5厘米,相比男性尿道(约18厘米),细菌更容易通过尿道进入膀胱。女性尿道外口与阴道、肛门相邻,阴道分泌物、粪便中的细菌容易污染尿道,从而引发膀胱炎。例如,有研究表明,女性尿道周围的大肠杆菌等肠道细菌是导致膀胱炎常见的致病菌来源,这与女性特殊的会阴部解剖位置密切相关,年龄因素可能影响女性会阴部的菌群分布及尿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年轻女性由于会阴部汗腺丰富等因素,若不注意卫生,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
2.性生活相关因素
性生活时,容易将尿道周围的细菌挤入膀胱,尤其是不注意性生活卫生时。性生活过程中,阴道和尿道受到机械性刺激,可能导致尿道黏膜的微小损伤,使得细菌更容易侵入。对于有多个性伴侣或性生活活跃的女性,膀胱炎的发病风险相对较高。此外,绝经后的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和尿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性生活时更易发生膀胱炎,这与年龄相关的雌激素变化导致的黏膜防御功能减弱有关。
二、机体抵抗力下降
1.年龄因素
儿童期女性,免疫系统尚不完善,自身抵抗力相对较低,容易发生膀胱炎,尤其是卫生习惯不佳时。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包括泌尿系统的防御功能,如膀胱黏膜的抗菌能力下降,免疫功能减弱,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引发膀胱炎。例如,老年女性常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进一步削弱了机体的抵抗力,使得膀胱炎的发生风险增加。
2.基础疾病影响
患有糖尿病的女性,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同时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降低,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减弱,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包括膀胱炎。此外,患有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疾病的女性,尿路梗阻会导致尿液引流不畅,细菌容易在膀胱内滋生,从而引发膀胱炎。比如,尿路结石会阻塞尿道,使尿液排出受阻,膀胱内残余尿量增加,为细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年龄因素可能影响结石的形成概率,中老年女性相对更易患泌尿系统结石相关的膀胱炎。
三、其他因素
1.局部卫生不良
不注意会阴部清洁,如不勤换内裤、不经常清洗会阴部等,会导致会阴部细菌滋生,增加膀胱炎的发病风险。尤其是在月经期间,女性会阴部的局部环境潮湿,更有利于细菌生长,若不加强卫生护理,更容易发生膀胱炎。对于青春期女性,由于新陈代谢旺盛,会阴部汗液分泌较多,若不注意清洁,也容易引发膀胱炎,年龄和生理阶段因素在此起到重要作用。
2.长期使用导尿管等器械
长期留置导尿管的女性,导尿管会破坏尿道黏膜的完整性,为细菌进入膀胱提供了通道,增加了膀胱炎的发生风险。即使是短期留置导尿管,也有一定的感染概率,年龄因素可能影响患者对导尿管相关感染的耐受能力,老年患者可能因机体恢复能力差等因素,留置导尿管后发生膀胱炎的恢复相对更慢且更易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