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鼻炎与小儿感冒在症状表现、病程、病因、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上有区别。小儿过敏性鼻炎有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等症状,病程长,由过敏原引起,过敏原检测等有相应表现,治疗需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等;小儿感冒起病急,有鼻部及全身症状,病程短,由病毒感染等引起,实验室检查有相应特点,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特殊人群使用药物等需注意相关事项。
小儿感冒:起病较急,初期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流涕、鼻塞、喷嚏等,也可表现为咳嗽、咽部不适等。全身症状可有发热,体温可高可低,部分患儿可出现烦躁不安、哭闹,或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般感冒症状相对不如过敏性鼻炎那么有规律性与过敏原接触的明显关联。
病程
小儿过敏性鼻炎:病程相对较长,若未脱离过敏原且未得到有效控制,会持续存在症状。
小儿感冒:病程相对较短,通常为1-2周左右,经过适当护理和治疗多可恢复。
病因
小儿过敏性鼻炎:是由过敏原引起,常见过敏原包括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食物性过敏原如牛奶、鸡蛋、鱼虾等。小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接触过敏原后易引发过敏反应。
小儿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受凉、劳累等因素可降低小儿机体抵抗力,从而容易诱发感冒。
实验室检查
小儿过敏性鼻炎:过敏原检测可发现特异性过敏原,如皮肤点刺试验可检测出患儿对何种过敏原过敏;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也有助于明确过敏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小儿感冒:病毒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治疗原则
小儿过敏性鼻炎:首先应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尽量减少在花粉季节外出,保持室内清洁、防尘螨等。药物治疗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糖浆,适用于>2岁儿童)等。对于符合适应证的患儿,也可考虑脱敏治疗等。
小儿感冒: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等),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需注意按年龄和体重规范使用);鼻塞严重时可使用生理盐水鼻喷雾剂清洗鼻腔以缓解症状;让小儿多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特殊人群(小儿)注意事项
小儿过敏性鼻炎需特别注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家长要仔细观察小儿生活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过敏原并尽量规避。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关注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尤其是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范围。对于小儿感冒,要注意加强护理,保证小儿充足睡眠,饮食上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在使用退热等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和剂量,避免错误用药对小儿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注意观察小儿病情变化,若感冒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加重,如高热不退、咳嗽加重、呼吸急促等,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