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脱位患者存在步态异常,不同类型脱位步态特点不同,前脱位患肢屈曲、外展、外旋畸形致外旋明显步幅小等,后脱位患肢屈曲、内收、内旋畸形致内旋拖曳;年龄因素影响步态表现,儿童生长发育中脱位致步态异常随年龄增长更显著,成人外伤致脱位步态异常直接明显;伴随症状如疼痛会加重跛行等步态异常,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时步态异常可能加重。
一、步态异常表现
髋关节脱位患者走路时通常会有较为明显的步态异常。对于成人髋关节脱位,可能会出现跛行,患侧下肢不敢正常负重,行走时身体会向患侧倾斜,患侧下肢呈现缩短、外旋的姿态,行走过程中患侧下肢摆动幅度减小,步幅变小。例如,前脱位时,患肢常呈现屈曲、外展、外旋畸形,走路时患侧下肢会呈现这种异常的外旋状态,且行走稳定性差。对于儿童髋关节脱位,比如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学步期时可能表现为单侧脱位者跛行,双侧脱位者行走时呈“鸭步”,即走路时臀部左右摇摆,像鸭子走路一样,这是因为双侧髋关节脱位后,骨盆代偿性抬高,行走时为维持身体平衡,骨盆摆动幅度增大。
二、不同类型髋关节脱位的步态特点
(一)前脱位
患肢呈屈曲、外展、外旋畸形,走路时患侧下肢外旋明显,由于髋关节的正常结构被破坏,患侧下肢无法正常参与步态的支撑和摆动相,导致行走时患侧下肢不能正常着地和推进,步幅明显减小,身体向患侧倾斜更为明显。
(二)后脱位
患肢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走路时患侧下肢内旋,行走时患侧下肢会出现拖曳现象,因为髋关节后脱位后,股骨头位置异常,影响了下肢的正常运动功能,患者为了减轻疼痛和维持一定的行走功能,会尽量减少患侧下肢的负重和活动。
三、年龄因素对步态表现的影响
(一)儿童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髋关节脱位对其步态的影响更为显著。幼儿时期髋关节脱位若未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下肢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步态异常随着年龄增长而愈发明显。例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婴儿在学步前可能难以发现明显步态异常,但随着开始行走,典型的跛行或鸭步等步态就会显现出来,而且年龄越大,纠正步态异常的难度可能越大,因为骨骼和肌肉已经适应了异常的力学环境。
(二)成人
成人髋关节脱位多由外伤等原因引起,成人的骨骼和肌肉已经发育成熟,受伤后步态异常往往较为直接和明显。由于成人的运动功能相对复杂,髋关节脱位后会严重影响其日常行走活动,导致跛行等步态异常更为突出,且成人可能因为工作等原因需要尽快恢复正常步态,所以及时治疗髋关节脱位对于恢复正常步态至关重要。
四、伴随症状对步态的影响
髋关节脱位患者除了步态异常外,往往还伴有疼痛,这会进一步影响步态。例如,疼痛会使患者在行走时尽量避免患侧下肢受力,导致跛行更加明显,身体倾斜程度加大。而且疼痛还可能导致患者行走时步伐变小、频率加快,以减少患侧下肢的活动时间和受力程度。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髋关节脱位后步态异常可能会加重,因为骨质疏松会影响骨骼的支撑和修复能力,使得患者行走时更加小心翼翼,步态也会更加不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