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为主可降低冻疮发生风险,寒冷季节注意保暖、保持皮肤干燥、适当运动,不同人群预防有别;轻度冻疮可通过复温、局部按摩护理,还可在医生指导下用外用及抗感染药物辅助治疗;重度冻疮需及时就医,医生评估后采取清创、抗感染等治疗,综合措施可有效应对冻疮相关问题。
一、预防为主降低冻疮发生风险
冻疮的发生与寒冷、潮湿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积极预防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冻疮发生几率,这是降低冻疮困扰的重要基础。例如,在寒冷季节要注意肢体的保暖,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是手部、脚部、耳部等易受冻部位,可佩戴手套、耳罩、穿厚袜子等;保持皮肤干燥,若不慎弄湿,应及时擦干;适当进行体育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不同年龄人群预防措施略有不同,儿童活泼好动,玩耍时易出汗弄湿衣物,家长要及时关注并为其更换干燥衣物;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慢,更要注重整体保暖,选择保暖性能好的衣物。
二、轻度冻疮的日常护理
1.复温措施:对于轻度冻疮未破溃者,可将受冻部位浸泡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20分钟即可,通过温水复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寒冷导致的血管收缩等情况。儿童复温时需家长密切监护,防止烫伤;老年人感觉可能不敏感,要注意控制水温及复温时间。
2.局部按摩:复温后可轻轻按摩受冻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但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损伤皮肤。比如用手掌轻柔地在冻疮部位进行环形按摩,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儿童皮肤娇嫩,按摩时更要轻柔;老年人若有关节疾病等,按摩要避开疼痛部位。
三、药物辅助治疗
1.外用药物:当冻疮出现瘙痒等症状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外用药物,如维生素E乳膏等,它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冻疮引起的不适。但要注意儿童使用时需在成人监护下,且避免接触眼睛等黏膜部位;老年人若有皮肤敏感等情况,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还有肝素钠乳膏等也可用于冻疮的辅助治疗,其原理是促进皮肤血液循环。
2.抗感染药物:若冻疮部位出现破溃,为防止感染,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感染药物,但同样要注意儿童和老年人的特殊情况,儿童使用时要严格按照医生指导,老年人若同时有其他基础疾病,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四、重度冻疮的医疗干预
1.就医评估:如果冻疮较为严重,出现较大面积破溃、感染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会对冻疮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比如查看破溃范围、感染程度等。对于儿童重度冻疮,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就医,因为儿童自身修复能力虽强,但重度冻疮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重度冻疮可能伴随其他慢性疾病,就医后医生会综合考虑整体健康状况进行治疗。
2.专业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局部清创、抗感染治疗等,严重时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安排,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目前并没有所谓“彻底根除”冻疮的绝对方法,但通过预防、日常护理、合理药物辅助及重度时及时就医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冻疮相关问题,减少冻疮的发生及减轻其带来的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