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舟骨骨折治疗包括保守治疗(无移位或轻度移位时用石膏等固定6-12周)、手术治疗(有移位等情况时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骨移植术)和康复治疗(分早期、中期、后期,早期手指等活动,中期增加腕关节等训练,后期全面恢复功能),不同人群有特殊情况,儿童要注意固定和训练方式,老年要防骨质疏松且训练循序渐进,特殊职业人群要恢复到适应原职业程度。
一、保守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腕舟骨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
具体措施:通常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患侧手腕,固定范围包括前臂和拇指,需将腕关节固定在轻度背伸、拇指对掌位,固定时间一般为6-12周,在此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二、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对于有移位的腕舟骨骨折,如经手法复位失败或骨折不稳定等情况,多需手术治疗。此外,对于陈旧性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等情况也常需手术干预。
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暴露骨折部位,采用合适的内固定物(如克氏针、螺钉等)进行固定。例如,可使用加压螺钉固定,以提供稳定的固定环境,促进骨折愈合。
骨移植术:如果骨折不愈合且有骨缺损,可能需要进行骨移植术,通常取自体髂骨等作为移植骨源,填充骨缺损部位,为骨折愈合创造条件。
三、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固定期间)
在骨折固定后早期,可进行手指的主动屈伸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关节僵硬。同时,可进行肩部的钟摆运动等,维持肩部的活动度。需注意活动应在无痛范围内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固定。
中期康复(骨折初步稳定后)
当骨折初步稳定后,可逐渐增加腕关节的活动度训练,如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腕关节的屈伸、尺桡偏等活动,但要注意活动强度和范围逐渐增加,避免暴力活动。同时,可进行手部力量的渐进性训练,如使用握力器等进行握力练习。
后期康复(骨折愈合后)
骨折完全愈合后,需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包括腕关节的全方位活动度训练,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以及手部力量和协调性的训练,使患侧手腕恢复到接近正常的功能状态,可进行一些日常生活活动的模拟训练,如抓握物品、书写等,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四、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儿童患者
儿童腕舟骨骨折相对较少见,但儿童骨折愈合能力较强,但仍需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在固定时需注意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避免固定过紧影响儿童手部的血运和生长发育。康复训练时要根据儿童的配合程度适当调整,以游戏化等方式引导儿童进行康复活动,促进功能恢复。
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腕舟骨骨折后愈合相对较慢,且容易发生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常规的治疗措施外,要注意防治骨质疏松,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康复训练时要更加谨慎,活动度和力量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因骨质疏松导致再次骨折等情况。
特殊职业人群
对于从事需要手部精细活动或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在骨折治疗和康复后,要确保手部功能完全恢复到能够适应原职业的程度才允许恢复工作。例如,对于从事精细手工操作的人群,需要进行更精细的手部协调性和力量训练,以满足工作需求;对于重体力劳动者,要确保手部有足够的力量来承受工作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