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后需注重休息与体位,急性期严格卧床,康复期逐渐调整体位;饮食要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钙、维生素等摄入;康复锻炼分早期、中期、后期,早期进行非腰部肢体活动,中期开展腰部肌肉等长收缩等锻炼,后期在支具保护下逐渐活动;还需定期复查,按要求频率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时调整方案,儿童、老年人、女性及有基础病史者各有不同注意事项。
康复期:在医生允许下可逐渐调整体位,但仍要避免腰部过度扭曲或受力。可采用仰卧位时在膝关节下方垫软枕,使髋关节、膝关节微屈,以缓解腰部肌肉紧张;侧卧位时需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两膝之间夹软枕。
饮食调理
营养均衡: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重要原料,有助于骨折愈合。对于儿童,充足的蛋白质摄入能满足生长发育及骨折修复的需求;老年人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功能减退,可选择易消化的优质蛋白食物。女性在特殊时期对营养的需求可能有变化,也应保证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取。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需注意蛋白质摄入的量和种类,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同时,要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虾皮、豆制品等,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橙子、菠菜等。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可适当晒太阳或从食物中获取,如深海鱼类等。
康复锻炼
早期锻炼:骨折后1-2周内可进行非腰部的肢体活动,如四肢的屈伸、握拳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静脉血栓形成。儿童早期锻炼要注意动作轻柔,由家长辅助进行简单肢体活动;老年人及有基础病史者早期锻炼幅度不宜过大,根据自身耐受情况进行。
中期锻炼:骨折2-3周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腰部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即肌肉收缩但不产生关节活动。例如仰卧位时收紧腹部及臀部肌肉,坚持数秒后放松,重复进行。随着恢复可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范围,如采用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位,双肘屈曲,双脚、双肘及头部五点支撑,将臀部抬起。年龄较小的儿童中期锻炼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适合其年龄的康复动作;女性在康复锻炼时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避免过度劳累;有骨质疏松等病史者锻炼要更缓慢、适度,防止骨折部位再次受损。
后期锻炼:骨折6-8周后,可在佩戴支具保护下逐渐进行下床活动及腰部的屈伸、旋转等轻度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散步等活动,逐渐增加活动时间和距离。老年人后期锻炼要注意环境安全,防止摔倒;儿童后期锻炼要逐步增加活动量,符合其生长发育规律;有基础疾病者要结合自身疾病控制情况合理安排锻炼计划。
定期复查
复查频率: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X线等影像学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一般骨折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都需复查。儿童生长发育快,复查频率可能相对更密;老年人及有特殊病史者复查也应严格遵循医嘱,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复查意义:通过复查能及时发现骨折愈合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骨折移位、延迟愈合等,以便医生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女性在复查时要告知医生自身特殊生理情况,有基础病史者要详细说明病史及当前身体状况,确保复查结果准确,医生能制定更适合的后续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