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导致不孕需先进行生育相关检查,包括排卵监测、输卵管通畅检查、子宫内膜评估等;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类药物如GnRH-a)、手术治疗(病灶切除术、子宫内膜去除术)、辅助生殖技术(IVF-ET);年轻未育患者选治疗方案要兼顾生育,有其他基础疾病患者要兼顾基础疾病治疗。
一、子宫腺肌症导致不孕的评估
1.生育相关检查
排卵监测:通过基础体温测定、排卵试纸检测或B超监测卵泡发育及排卵情况,了解患者排卵是否正常。因为子宫腺肌症可能影响卵巢功能,导致排卵障碍,据相关研究,约有一定比例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存在排卵异常情况。
输卵管通畅检查:行输卵管造影或输卵管通液术,明确输卵管是否通畅。子宫腺肌症可能波及输卵管周围组织,影响输卵管的拾卵及运送受精卵功能,若输卵管不通畅会阻碍受孕。
子宫内膜评估:通过超声检查或宫腔镜检查等了解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容受性。子宫腺肌症病灶可破坏子宫内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影响胚胎着床,如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二、子宫腺肌症导致不孕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对于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痛经等症状,但这类药物主要是对症处理,对生育的直接改善作用有限。
激素类药物
GnRH-a:通过抑制垂体-性腺轴,降低雌激素水平,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萎缩,改善子宫环境。使用GnRH-a后,子宫体积缩小,痛经等症状缓解,为后续受孕创造条件,但长期使用GnRH-a会导致骨质丢失等副作用,一般建议用药不超过6个月,停药后需尽快妊娠。
2.手术治疗
病灶切除术: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且病灶局限的患者,可考虑行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通过手术剔除子宫内的腺肌症病灶,改善子宫肌层的状态,提高受孕几率。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子宫穿孔等,且术后有复发的可能。
子宫内膜去除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通过破坏子宫内膜来缓解症状,但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不适用。
3.辅助生殖技术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对于经过药物和手术治疗后仍未受孕的子宫腺肌症患者,IVF-ET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将卵子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形成胚胎后移植到宫腔内。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症患者行IVF-ET的妊娠率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但通过合适的胚胎移植策略等仍可获得一定的妊娠机会。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年轻未育患者
需综合评估病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优先考虑对生育影响较小的方法。如药物治疗中使用GnRH-a时要密切关注骨质变化情况,可同时补充钙剂等预防骨质丢失。手术治疗后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术后妊娠指导,一般建议在病灶切除术后尽快尝试妊娠,因为术后子宫肌层的修复及子宫环境的改善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2.有其他基础疾病患者
若患者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内分泌失调等,在治疗子宫腺肌症导致不孕时需兼顾基础疾病的治疗。例如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时,需先将甲状腺功能调整至正常范围,因为甲状腺功能异常也会影响生育,在使用相关治疗子宫腺肌症的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与基础疾病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