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通过症状评估可见月经异常(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进行性加重痛经;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地硬且压痛;影像学检查中B超可发现子宫肌层增厚等,MRI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高;血清CA125测定部分患者会升高但多低于350U/ml,需综合各项检查判断。
一、症状评估
1.月经异常:子宫腺肌症患者常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月经异常表现。一般来说,正常月经量为30-50ml,若超过80ml则可视为月经量增多;正常经期为3-7天,若经期超过7天且经量增多则需引起重视。这种月经异常情况在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都可能出现,年轻女性可能因内分泌等因素影响,而围绝经期女性则可能与卵巢功能衰退等相关。
2.痛经:多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疼痛较为剧烈,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痛经通常在月经来潮前1周左右开始出现,月经第一天最严重,以后逐渐减轻,这种痛经表现与子宫肌层内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周期性出血有关,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的人群对痛经的耐受程度不同,但都会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二、妇科检查
1.子宫体征:妇科检查时可发现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地较硬,有压痛。子宫均匀性增大时,一般增大不超过12周妊娠大小;局限性结节隆起则是因为异位的子宫内膜在局部形成结节。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子宫的正常大小有一定差异,育龄期女性子宫大小通常在长7-8cm,宽4-5cm,厚2-3cm左右,而绝经后子宫会逐渐萎缩。生活方式也可能对子宫状态产生一定影响,长期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盆腔血液循环,对子宫状况有间接作用。
三、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发现子宫肌层增厚、回声不均匀等表现。经腹部B超和经阴道B超都可用于子宫腺肌症的检查,经阴道B超对于子宫肌层的观察更为清晰,能更准确地测量子宫肌层的厚度等指标。B超检查可以发现子宫肌层内是否有异常的回声区等情况,不同年龄和体型的人群进行B超检查时操作和图像解读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例如肥胖患者可能经腹部B超图像清晰度稍差,需要结合经阴道B超等进一步检查。
2.MRI检查:对于诊断子宫腺肌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更准确地显示子宫肌层的病变范围和程度。MRI可以从多方位、多参数成像,清晰地呈现子宫内部结构以及异位内膜的情况,在一些诊断不明确的病例中,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不同年龄的患者进行MRI检查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配合检查要求,例如儿童患者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进行MRI检查时需要特殊的防护和配合措施。
四、血清CA125测定
1.指标意义:部分子宫腺肌症患者血清CA125水平会升高,但一般多低于350U/ml。血清CA125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在子宫腺肌症患者中,由于子宫肌层的病变可能导致CA125释放增加,但其升高程度一般不如卵巢癌等疾病显著。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群血清CA125的正常参考值略有不同,一般来说,正常女性血清CA125水平通常小于35U/ml,在评估子宫腺肌症患者病情时,结合血清CA125水平以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更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