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肿瘤的诊断方法包括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膀胱镜检查和病理检查。尿液检查中尿常规可初步筛查,尿肿瘤标志物检测为辅助;影像学检查里超声、CT、MRI各有优势用于肿瘤筛查与分期;膀胱镜检查中普通膀胱镜是金标准,软性膀胱镜适用于特殊患者;病理检查通过活检明确肿瘤组织学类型等以确诊及指导治疗。
尿肿瘤标志物检测:如核基质蛋白-22(NMP-22)、膀胱肿瘤抗原(BTA)等。NMP-22是一种核内磷酸蛋白,膀胱肿瘤细胞增殖活跃时,NMP-22释放增加,尿液中NMP-22水平升高对膀胱肿瘤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但特异性不高,一些良性泌尿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其轻度升高。BTA则是通过检测尿液中与膀胱肿瘤相关的抗原物质来辅助诊断,不过这些肿瘤标志物检测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手段,不能单独依靠它们来确诊膀胱肿瘤。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膀胱肿瘤筛查的常用方法之一。经腹部超声检查可以初步观察膀胱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可发现较大的膀胱肿瘤,能够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数目等情况。经尿道超声内镜检查(EUS)则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膀胱壁的层次结构,判断肿瘤侵犯膀胱壁的深度,对于肿瘤的分期有一定帮助。例如,超声检查可以发现直径大于0.5cm的膀胱肿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膀胱肿瘤的初步筛选。
CT检查:能清楚显示膀胱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膀胱肿瘤的分期有重要价值。可以判断肿瘤是否侵犯膀胱周围脂肪组织、邻近器官等。增强CT扫描还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血供情况,有助于区分肿瘤组织和坏死组织等。例如,对于判断膀胱肿瘤是局限于膀胱黏膜层还是已经侵犯到膀胱外组织,CT检查有较高的准确性。
MRI检查:对膀胱肿瘤的诊断和分期准确性较高,尤其是在显示膀胱壁的层次结构方面优于CT。MRI可以多平面成像,能更好地评估肿瘤对周围组织和器官的侵犯情况,对于一些复杂病例的诊断和分期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判断膀胱肿瘤是否侵犯精囊、前列腺等部位时,MRI具有独特的优势。
膀胱镜检查
普通膀胱镜:是诊断膀胱肿瘤的金标准。通过膀胱镜可以直接观察膀胱内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形态等情况,还可以对肿瘤进行活检,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肿瘤的良恶性。在进行膀胱镜检查时,需要注意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生理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膀胱黏膜萎缩等情况,检查时操作要更加轻柔。对于儿童患者,一般不首先采用膀胱镜检查,除非有必要的情况。
软性膀胱镜:相对普通膀胱镜更柔软,患者的舒适度可能更高,尤其适用于一些不能耐受普通膀胱镜检查的患者,如体质较弱、精神紧张的患者等。但软性膀胱镜的分辨率等可能略低于普通膀胱镜,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来辅助诊断。
病理检查
活检病理:通过膀胱镜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膀胱肿瘤的关键。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如乳头状癌、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不同的病理类型,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不同病理类型的膀胱肿瘤生物学行为不同,例如移行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其预后与肿瘤的分级、分期等因素有关。在进行病理检查时,要注意标本的取材部位,尽量获取有代表性的肿瘤组织,以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