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湿热可引起多种常见皮肤病,如湿疹是因体内湿热内蕴等致皮肤多样表现;脂溢性皮炎由脾胃湿热内蕴等致皮脂腺丰富部位出现相应症状;痱子是暑湿热毒蕴结肌肤等致多汗部位出现不同类型表现;股癣是湿热下注感染真菌致腹股沟等部位出现特定症状。
一、体内湿热引起的常见皮肤病
(一)湿疹
1.发病机制:中医认为体内湿热内蕴,外受风湿热邪侵袭,搏结肌肤而发。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湿疹的发生与遗传、免疫异常、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湿热体质人群更易罹患。其皮肤表现多样,急性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则皮肤肥厚、粗糙、苔藓样变。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湿疹可能与饮食、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善等因素相关,婴幼儿湿疹多在出生后1-6个月发病,表现为头面部红斑、丘疹、水疱等;成人湿疹可因接触过敏原、精神紧张等诱发,好发于手、足、小腿等部位。
2.临床表现:急性湿疹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密集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搔抓后糜烂、渗出明显;亚急性湿疹红肿及渗出减轻,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慢性湿疹则皮肤肥厚、粗糙、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等,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
(二)脂溢性皮炎
1.发病机制:中医认为多因脾胃湿热内蕴,上蒸头面所致。现代医学认为与皮脂腺分泌旺盛、马拉色菌感染等有关,湿热体质者皮脂腺分泌更为活跃,易引发该病。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如头皮、面部、胸背部等。不同年龄中,新生儿脂溢性皮炎多在出生后2-10周发病,表现为头皮覆盖油腻性黄痂;成人脂溢性皮炎与饮食习惯、精神压力等相关,面部受累时可出现红斑、油腻性鳞屑,伴有不同程度瘙痒。
2.临床表现:头皮脂溢性皮炎可见头皮弥漫性红斑、灰白色糠秕样鳞屑,伴轻度瘙痒,严重时有渗出、厚痂,可影响毛发生长;面部脂溢性皮炎多发生于眉弓、鼻唇沟等部位,为淡红色斑片,覆有油腻性鳞屑;胸背部脂溢性皮炎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上覆油腻性鳞屑。
(三)痱子
1.发病机制:中医认为多由暑湿热毒蕴结肌肤,汗出不畅所致。现代医学中,在高温闷热环境下,汗液分泌过多且不易蒸发,导致汗腺导管堵塞、破裂,汗液外渗入周围组织而引起。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由于汗腺发育不完善,更易长痱子,多在夏季或湿热环境中出现,好发于颈部、肘窝、腋窝、胸背部等多汗部位。
2.临床表现:根据汗腺导管损伤和汗液溢出部位不同,分为红痱(红色粟粒疹),表现为成批出现圆而尖形的针头大小密集丘疹或丘疱疹,周围有轻度红晕;白痱(晶形粟粒疹),为非炎症性小水疱,疱壁薄,清亮,周围无红晕,易破;脓痱(脓疱性粟粒疹),多由红痱发展而来,在丘疹顶端有微小脓疱。
(四)股癣
1.发病机制:中医认为是湿热下注,感染真菌所致。现代医学明确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湿热环境利于真菌生长繁殖,肥胖、多汗、局部不透气等因素易诱发,好发于腹股沟部位,可蔓延至会阴、肛周等。任何年龄均可患病,男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发病率相对较高,夏季湿热季节更易发病。
2.临床表现:初期为边缘清晰、稍隆起的红斑,上有鳞屑,逐渐扩展,中央趋于消退,形成环状或多环状,边缘有丘疹、水疱、结痂等,伴有瘙痒,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浸渍、糜烂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