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是女性常见泌尿系统疾病,引发因素包括细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他细菌比例低)、性生活因素(机械刺激致防御能力下降、细菌带入)、尿路梗阻(结石、尿道狭窄致尿液排出不畅)、机体抵抗力下降(年龄、疾病、用药等因素),特殊人群老年女性、妊娠期女性、糖尿病女性患者需特别注意相关情况及对应预防治疗要点。
细菌感染
大肠埃希菌为主:女性尿道短而直,距离肛门较近,大肠埃希菌等细菌容易由尿道上行至膀胱引发感染。据相关研究,约80%的女性膀胱炎是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女性会阴部存在大量细菌,如不注意个人卫生,细菌很容易侵入尿道并向膀胱蔓延。例如,经期卫生不良、不及时更换卫生巾等情况,会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
其他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也可能引起膀胱炎,但相对大肠埃希菌来说比例较低。
性生活因素
性生活过程中的机械性刺激:性生活时会对尿道和膀胱颈部产生一定的机械性刺激,可能导致膀胱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使得细菌容易定植。有研究表明,性生活后女性膀胱炎的发生率会有所增加。例如,频繁性生活的女性相对更容易患上膀胱炎。
细菌的带入:男性尿道中的细菌可能在性生活中被带入女性尿道,进而进入膀胱引发感染。
尿路梗阻
结石梗阻:女性如果存在尿道结石、膀胱结石等情况,会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延长,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容易引发膀胱炎。据统计,约10%-15%的膀胱炎患者存在尿路结石问题。
尿道狭窄:先天性尿道狭窄或因炎症、外伤等导致的尿道狭窄,会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使膀胱内残余尿量增加,细菌滋生,从而引发膀胱炎。
机体抵抗力下降
年龄因素:女性在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和尿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膀胱炎。老年女性由于机体各项功能衰退,抵抗力也相对较弱,也是膀胱炎的高发人群。
疾病影响: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女性,机体的免疫力会受到影响,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使得膀胱炎的发病风险增加。据报道,糖尿病患者发生膀胱炎的概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
其他情况: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女性,如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膀胱炎。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的情况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尿道黏膜萎缩,局部抵抗力差,且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老年女性膀胱炎的治疗和预防都更为复杂。在预防方面,需要更加注重会阴部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泌尿系统检查,控制基础疾病的病情。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由于子宫增大,可能会压迫输尿管,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同时孕期机体抵抗力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容易发生膀胱炎。在妊娠期,用药需要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所以主要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如增加饮水量,通过多排尿来冲洗尿道,减少细菌定植。
糖尿病女性患者:糖尿病女性患者因为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繁殖,且自身免疫力低下,一旦发生膀胱炎,病情容易迁延不愈,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肾盂肾炎等。这类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同时注意保持尿道清洁,积极治疗膀胱炎,并且要密切监测泌尿系统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