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睾丸炎的诊断需从病史采集(包括发病过程、既往史)、临床表现观察(阴囊症状、睾丸体征、附睾情况)、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精液检查、病原体检测)及与其他疾病(睾丸结核、睾丸肿瘤)鉴别等方面进行,同时要综合不同人群特点来确定,如儿童、女性、不同生活方式及有特殊病史人群等。
一、病史采集
1.发病过程:详细询问患者睾丸炎症状的持续时间,若病程超过3个月则需考虑慢性睾丸炎可能,了解症状是逐渐出现还是突然发生,初始症状表现等。比如患者是否是在经历了急性睾丸炎后未完全治愈,症状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
2.既往史: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急性睾丸炎发作史、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等,因为急性睾丸炎若治疗不彻底可能转为慢性。例如患者之前有过急性睾丸炎,经治疗后症状缓解不彻底,后续出现阴囊反复不适等情况。
二、临床表现观察
1.阴囊症状:慢性睾丸炎患者阴囊可能有坠胀感、隐痛,疼痛程度一般较轻,且可迁延不愈,疼痛可在劳累、长时间行走后加重。例如患者长时间行走后会感觉阴囊部位隐隐作痛,休息后可稍有缓解,但难以完全消失。
2.睾丸体征:触诊时可发现睾丸体积可能有轻度缩小,质地偏硬,双侧睾丸对比时可发现患侧睾丸与健侧在质地、体积上有差异。比如触摸时能感觉到患侧睾丸比健侧稍硬且体积略小。
3.附睾情况:部分慢性睾丸炎患者可伴有附睾增厚、结节形成等情况,触摸附睾时可发现异常结节。
三、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超声可观察睾丸的形态、大小、实质回声等情况。慢性睾丸炎患者超声下可见睾丸实质回声不均匀,可能有低回声区等改变,还可观察附睾有无异常,如附睾体积增大、回声异常等。例如超声显示睾丸实质内回声不均匀,附睾尾部有低回声结节。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一般慢性期血常规可能无明显异常的白细胞升高等急性炎症表现,但合并感染时可能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
精液检查:若慢性睾丸炎影响到生精功能,精液检查可能发现精子密度降低、活力下降等情况。
病原体检测:必要时可进行尿道分泌物或精液的病原体检测,如支原体、衣原体、细菌等检测,以明确是否存在持续的病原体感染导致慢性炎症状态。例如通过相关检测发现有支原体持续感染,考虑与慢性睾丸炎相关。
四、与其他疾病鉴别
1.睾丸结核:睾丸结核也可表现为睾丸的慢性炎症表现,但其有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等,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阳性,超声及病理检查等可辅助鉴别,病理检查可见结核结节等特异性改变。
2.睾丸肿瘤:睾丸肿瘤也可出现睾丸的硬结等表现,但睾丸肿瘤标志物检查(如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可异常升高,超声及病理检查可明确鉴别,病理检查可发现肿瘤细胞。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在确定慢性睾丸炎时需综合考虑各自特点。例如儿童若出现类似情况,要考虑是否有先天性泌尿系统异常等因素影响;女性一般不会患睾丸炎,但女性相关生殖系统疾病可能有类似症状需注意鉴别;有不良生活方式如久坐、不注意个人卫生等人群更易出现生殖系统炎症相关问题,在采集病史时需重点询问这些情况;有既往泌尿系统手术史等病史的人群出现阴囊不适时要考虑手术相关因素对睾丸的影响,在诊断慢性睾丸炎时需全面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