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舟骨骨折保守治疗适用于无明显移位新鲜骨折及不适合手术情况,固定方法有石膏和支具,需定期监测复查,注意预防骨折不愈合、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固定期间和拆除固定后有相应康复锻炼,要根据患者情况合理进行保守治疗及康复。
一、腕舟骨骨折保守治疗的适用情况
腕舟骨骨折保守治疗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新鲜腕舟骨骨折,以及某些移位不明显且患者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的情况。例如,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的生长潜力和可塑性,无明显移位的腕舟骨骨折可优先考虑保守治疗;对于一些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较高的老年患者,若骨折移位不显著,也可尝试保守治疗。
二、保守治疗的固定方法
1.石膏固定:通常采用前臂管型石膏固定,将腕关节固定于功能位,一般需要固定12-16周。石膏固定要确保松紧合适,过紧可能影响肢体血液循环,过松则达不到固定效果。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生长快,要定期复查调整石膏,避免石膏过紧影响骨骼发育;老年患者则要注意皮肤护理,防止石膏压迫导致压疮。
2.支具固定:也可使用腕关节支具进行固定,支具固定相对石膏更具透气性,患者舒适度可能更高。但支具固定的稳定性有时稍逊于石膏,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支具,并密切观察固定效果,定期复查X线以评估骨折对位情况。
三、保守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与复查
1.定期X线检查:在保守治疗过程中,一般每周或每2周进行一次X线检查,观察骨折端的对位情况和骨折愈合进展。儿童患者由于骨折愈合相对较快,可能需要更频繁地复查X线;老年患者骨折愈合较慢,也要按时复查,以便及时发现骨折移位等异常情况。
2.临床症状观察:密切观察患者腕部的疼痛、肿胀等症状变化。如果患者疼痛持续加重、肿胀不消退或出现新的症状,如手指麻木等,要及时进一步检查,排除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骨筋膜室综合征等。
四、保守治疗的并发症及预防
1.骨折不愈合:腕舟骨骨折保守治疗有较高的不愈合风险,尤其是腰部和近端骨折。为预防骨折不愈合,要严格按照固定要求进行固定,确保骨折端稳定。同时,患者要避免过早活动患侧腕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进行康复锻炼。对于高危骨折类型患者,如舟骨近端骨折等,可考虑早期采取一些促进骨折愈合的措施,但需严格遵循循证医学证据。
2.缺血性坏死:腕舟骨的血运特点决定了其有发生缺血性坏死的可能。保守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维持良好的固定,保证骨折端的血供恢复。儿童患者由于自身的血运特点相对成人有一定优势,但仍需关注;老年患者血运相对较差,更要注重固定和定期监测。
五、保守治疗后的康复锻炼
1.早期康复(固定期间):在骨折固定早期,可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肩部和肘部的运动,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儿童患者进行手指活动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用力;老年患者由于关节灵活性较差,运动要缓慢、适度。
2.后期康复(拆除固定后):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腕关节的屈伸、旋转等功能锻炼。可通过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康复训练,逐渐增加腕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力量。康复锻炼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锻炼强度,儿童患者在康复锻炼时家长要给予协助和监督,老年患者则要注意避免过度锻炼导致再次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