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小儿肝性脑病需积极治疗基础肝病,合理饮食管理,保证蛋白质合理摄入、增加维生素等摄入,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肠道清洁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感染等诱发因素,避免大量放腹水等医源性因素。
一、积极治疗基础肝病
小儿若患有如先天性胆道闭锁、肝炎综合征等可能引发肝性脑病的基础肝病,需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积极治疗,控制基础病情的发展,这是预防肝性脑病的重要前提。因为基础肝病的进展可能会逐渐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进而增加肝性脑病发生的风险,及时规范治疗基础肝病能从源头上降低相关风险。
二、合理饮食管理
1.保证蛋白质合理摄入
对于小儿,要根据其年龄、病情等调整蛋白质摄入量。在保证热量供应的基础上,适量给予蛋白质,避免蛋白质摄入过多加重肝脏负担。例如,对于肝功能轻度受损的小儿,可适当摄入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等,但要控制量;而对于肝功能明显异常的小儿,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防止血氨升高诱发肝性脑病。因为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氨等物质需要肝脏进行代谢处理,肝脏功能异常时,过多蛋白质代谢会导致血氨水平升高,进而引发肝性脑病。
2.增加维生素等摄入
保证小儿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苹果、橙子等)。维生素对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促进肝脏修复等有重要作用。例如,维生素B族参与能量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等作用,它们都有助于维持肝脏的正常功能,从而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生几率。
三、避免肠道毒素产生与吸收
1.保持大便通畅
鼓励小儿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玉米等,以促进肠道蠕动,保持大便通畅。因为肠道内的毒素如氨等可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大便不通畅时,肠道内毒素容易被吸收进入血液,增加肝性脑病的发生风险。对于小儿来说,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也很重要,每天定时排便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的排泄功能。
2.必要时使用肠道清洁剂
在医生指导下,可适当使用乳果糖等药物来酸化肠道,减少肠道内氨的产生和吸收。乳果糖能使肠道pH值降低,抑制肠道细菌产氨,并且促进氨的排出。但使用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小儿的年龄、体重等调整剂量,因为小儿的肝肾功能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使用不当可能会带来不良影响。
四、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家长要密切关注小儿的精神状态、行为举止等情况。如果小儿出现性格改变、行为异常、嗜睡等疑似肝性脑病的早期表现,要及时就医。因为早期发现并干预对于预防肝性脑病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及时就医可以让医生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病情,避免肝性脑病加重。
五、预防感染等诱发因素
1.预防感染
注意小儿的个人卫生,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小儿接触感染源。小儿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可能会加重肝脏负担,诱发肝性脑病。例如,冬季要注意保暖,夏季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小儿发生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一旦发生感染要及时治疗。
2.避免大量放腹水等医源性因素
如果小儿因病情需要涉及一些医疗操作,如腹腔穿刺放腹水等,要在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操作,并且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避免因操作不当等医源性因素诱发肝性脑病。因为大量放腹水等操作可能会导致内环境紊乱等情况,影响肝脏功能,增加肝性脑病发生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