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胎是异常妊娠,由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等致水泡状胎块。发病与营养、染色体、内分泌有关,有停经后阴道流血等表现,通过超声、HCG测定诊断,治疗有清宫、子宫切除、预防性化疗,需随访HCG、超声及临床表现,年轻和老年患者随访有不同注意事项。
发病原因
营养因素: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及其前体胡萝卜素和动物脂肪者发生葡萄胎的几率明显增高。
染色体异常:完全性葡萄胎的染色体核型为二倍体,均来自父系,常见核型是46XX,少数为46XY;部分性葡萄胎的染色体核型多数为三倍体,最常见的核型是69XXY。
内分泌失调:卵巢功能不健全或已衰退的女性,怀孕后容易发生葡萄胎。
临床表现
停经后阴道流血:多数患者在停经2-4个月后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开始量少,以后逐渐增多,时出时停,反复发生,可导致贫血甚至休克。
子宫异常增大、变软:约半数以上患者的子宫大于停经月份,质地变软,并伴有血清HCG水平异常升高。
妊娠呕吐:出现时间一般较正常妊娠早,症状严重且持续时间长。
子痫前期征象:可在妊娠早期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症状较一般妊娠早,且症状严重。
卵巢黄素化囊肿:大量HCG刺激卵巢卵泡内膜细胞发生黄素化而形成囊肿,一般无症状,偶可发生扭转。
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是诊断葡萄胎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完全性葡萄胎超声表现为子宫明显大于相应孕周,无妊娠囊或胎心搏动,宫腔内充满不均质密集状或短条状回声,呈“落雪状”,若水泡较大而形成大小不等的回声区,则呈“蜂窝状”。部分性葡萄胎可在胎盘部位出现由局灶性水泡状胎块引起的超声图像改变,同时有胎儿或羊膜腔,胎儿常合并畸形。
HCG测定:葡萄胎时血清HCG水平异常升高,高于相应孕周的正常妊娠值,且持续不降。
治疗方式
清宫术:一经确诊,应及时清宫。一般选用吸刮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清宫时应注意预防出血过多、穿孔、感染等并发症。
子宫切除术:对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考虑行子宫切除术,但单纯子宫切除只能去除葡萄胎侵入子宫肌层局部的危险,不能预防子宫外转移的发生。
预防性化疗: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葡萄胎患者可考虑预防性化疗,一般选用甲氨蝶呤、氟尿嘧啶或放线菌素D单一药物,化疗1-2个疗程。
随访
HCG定量测定:葡萄胎清宫后每周一次,直至连续3次正常,然后每月一次持续至少6个月,此后每半年一次,共随访2年。
超声检查:每次随访时除监测HCG外,还应行超声检查,了解子宫复旧情况,以及有无异常占位病变。
临床表现:注意月经是否规律,有无阴道流血、咳嗽、咯血等症状。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年轻患者:葡萄胎患者中年轻患者相对预后较好,但仍需严格按照随访计划进行随访,因为有部分年轻患者也可能发生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随访,若出现异常情况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老年患者:年龄较大的葡萄胎患者发生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风险相对较高,随访过程中更要密切关注HCG变化及子宫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随访及治疗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要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基础上进行葡萄胎相关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