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的引发因素包括产后感染(分娩过程中产程过长、胎膜早破超12小时、多次阴道检查及高龄产妇自身免疫力低,以及胎盘胎膜残留)、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人工流产术手术环境不达标、器械消毒不彻底、术后不注意个人卫生,放置或取出IUD时消毒不严格、术后护理不当)、经期卫生不良(使用不洁卫生用品、经期性生活)、周围器官炎症蔓延(严重阴道炎细菌上行感染宫颈再至子宫内膜、宫颈炎未及时治疗蔓延至子宫内膜)。
一、产后感染
1.分娩过程相关因素:足月分娩时,产程过长会增加子宫内膜炎的发生风险,比如滞产会使产妇身体抵抗力下降,细菌容易侵入子宫内膜;胎膜早破时间超过12小时,细菌可上行感染至子宫内膜;多次阴道检查也会破坏生殖道的防御屏障,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对于产妇来说,尤其是高龄产妇,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在分娩过程中更易受到感染。
2.胎盘、胎膜残留因素:如果产后有部分胎盘或胎膜残留于宫腔内,残留组织会成为细菌滋生的良好培养基,细菌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侵犯子宫内膜,引发炎症。无论是初产妇还是经产妇,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而剖宫产产妇相对阴道分娩产妇发生胎盘、胎膜残留的概率可能因手术操作等因素有所不同,但总体都存在风险。
二、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1.人工流产术因素:人工流产过程中,手术器械需要通过宫颈进入宫腔,这个过程可能会损伤子宫内膜,同时如果手术环境不达标,或者手术操作不规范,如器械消毒不彻底等,细菌容易进入宫腔引起感染。对于年轻女性进行人工流产时,若术后不注意个人卫生,如过早性生活、不勤换卫生巾等,会进一步增加感染风险。
2.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IUD)因素:在放置或取出IUD的过程中,同样可能对宫颈和子宫内膜造成一定损伤,并且如果手术时消毒不严格,或者术后没有做好个人卫生护理,细菌就有可能侵入宫腔引发子宫内膜炎。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放置或取出IUD时都要注意手术规范和术后护理,尤其是更年期女性,自身激素水平变化,生殖道防御功能有所下降,更需谨慎。
三、经期卫生不良
1.经期使用不洁卫生用品:女性在月经期间,宫颈口处于微开状态,此时如果使用不合格的卫生巾、卫生棉条等卫生用品,或者卫生巾更换不及时,会导致外界细菌容易侵入宫腔引发感染。青少年女性可能在选择卫生用品时不够谨慎,老年女性经期卫生意识可能相对较弱,都容易因经期卫生不良而患上子宫内膜炎。
2.经期性生活因素:经期性生活会使细菌更容易逆行感染至宫腔,引发子宫内膜炎。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女性,在经期都应避免性生活,年轻女性可能因为缺乏健康知识而在经期有性生活行为,需要加强健康宣教。
四、周围器官炎症蔓延
1.阴道炎蔓延因素:严重的阴道炎,如细菌性阴道炎,阴道内的细菌可上行感染至宫颈,进而蔓延至子宫内膜引发炎症。对于患有阴道炎的女性,尤其是长期不愈的患者,要积极治疗,防止炎症进一步扩散。不同年龄段女性都可能患阴道炎,如幼女可能因雌激素水平低等原因患阴道炎,需特别注意护理。
2.宫颈炎蔓延因素:宫颈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可逐渐向深部蔓延,累及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炎。育龄女性是宫颈炎的高发人群,需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宫颈炎,避免炎症蔓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