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不连有局部疼痛、异常活动、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骨擦音或骨擦感等症状,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清创植骨内固定、骨搬移术等)和非手术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电刺激治疗等),不同年龄患者在治疗时需考虑各自特点。
一、骨不连的症状
1.局部疼痛
骨折部位在正常愈合时间后仍持续疼痛,尤其是在活动时疼痛加剧。对于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骨折部位不愿活动、哭闹等情况,因为儿童表达疼痛的方式相对更依赖肢体活动的变化和情绪反应。成人则可明确表述活动时骨折处的疼痛。
老年人由于机体代偿能力下降以及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疼痛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仍可通过日常活动的改变来提示,比如原本能正常行走,骨折后骨不连时行走困难并伴有疼痛。
2.异常活动
骨折处出现不正常的活动,即在原本不应活动的部位出现了活动。这是骨不连比较典型的体征,无论是儿童、成人还是老年人,都可能出现。例如四肢长骨骨折后,骨折端出现异常的弯曲、旋转等活动。对于儿童,由于骨骼的柔韧性和可塑性,异常活动可能相对较难察觉,但通过仔细的体格检查可发现。
3.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
骨折端移位导致肢体长度改变或出现不正常的角度。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不连引起的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可能会影响其未来的生长发育,导致双侧肢体不等长或肢体畸形生长。成人则会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和外观,老年人可能因为长期的骨不连,肌肉萎缩等因素,进一步加重肢体的畸形程度,同时可能伴有行走步态的改变。
4.骨擦音或骨擦感
触摸或活动骨折部位时可感觉到骨擦音或骨擦感,但这一体征在儿童中可能因骨骼的特点而表现不典型,比如儿童骨骼相对较软,骨擦音可能不明显。成人和老年人相对更容易触及到骨擦音或骨擦感。
二、骨不连的治疗
1.手术治疗
清创植骨内固定:适用于感染性骨不连等情况。通过清除骨折端的坏死组织、炎性物质等,植入自体骨或异体骨等植骨材料,然后使用内固定装置(如钢板、螺钉等)固定骨折端。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选择内固定材料时需要考虑对骨骼生长的影响,尽量选择生物相容性好、对骨骼生长干扰小的内固定装置。老年人可能因为合并骨质疏松等情况,在植骨和内固定时需要更加谨慎评估骨质量,选择合适的植骨方式和内固定强度。
骨搬移术:对于一些长骨骨不连且伴有严重骨缺损的情况适用。通过将骨折端缓慢搬移,诱导新骨形成来修复骨缺损。在儿童应用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潜力和骨搬移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需要精确操作以减少对儿童生长的不良影响。老年人则要考虑其身体的耐受性和基础疾病情况,评估手术风险。
2.非手术治疗
体外冲击波治疗:利用体外冲击波刺激骨折端,促进骨愈合。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都有一定的应用,但儿童在治疗时要注意能量的控制,避免对儿童尚未发育成熟的组织造成过度损伤。老年人可能需要根据其身体状况调整治疗参数,因为老年人可能存在局部血液循环相对较差等情况,需要密切观察治疗反应。
电刺激治疗:通过电刺激促进骨细胞的活性和骨形成。儿童应用电刺激时要选择合适的电刺激参数,以适应儿童骨骼的生理特点。老年人则要考虑其可能合并的心血管疾病等对电刺激治疗的耐受性,比如有些电刺激设备可能会引起老年人心脏方面的不适反应,需要在治疗前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