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病原体感染(细菌可经逆行或血行感染,病毒如腮腺炎病毒可引发)、尿液反流、自身免疫因素、导管梗阻、医源性因素(医疗操作消毒不严或操作不当、长期留置导尿管等)。
一、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
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是引起附睾炎常见的细菌。例如,大肠杆菌可通过尿道逆行感染,经射精管、输精管等途径侵入附睾引发炎症。在青少年群体中,性传播疾病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感染也较为常见,这些病原体可通过不洁性行为传播至生殖系统,进而引起附睾炎。对于有不洁性生活史的人群,发生附睾炎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感染途径:一是逆行感染,病原体从尿道经输精管逆行进入附睾。比如,不注意尿道卫生,细菌等病原体容易沿着尿道向上蔓延。二是血行感染,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如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病原体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附睾引起炎症。例如,患有肺炎的患者,其体内的病原体可能通过血液运输到附睾,引发附睾炎。
2.病毒感染
常见病毒及影响:腮腺炎病毒是较为常见的引起附睾炎的病毒之一。青春期后发生腮腺炎的患者中,约有20%-30%会并发附睾炎。腮腺炎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至附睾,引起附睾的炎症反应。儿童时期如果患过腮腺炎,成年后发生附睾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腮腺炎病毒可能在体内潜伏,在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情况下引发附睾炎。
二、尿液反流
当尿液从尿道反流进入射精管,进而逆流到附睾时,尿液中的化学物质会刺激附睾,引发化学性炎症。例如,一些患有尿道畸形、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的患者,尿液反流的概率增加,从而更容易发生附睾炎。对于有尿道畸形的患者,由于尿道结构异常,尿液反流的可能性较大,需要密切关注生殖系统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附睾炎。
三、自身免疫因素
某些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自身的附睾组织,导致附睾炎的发生。例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可能会对附睾组织进行攻击,引发炎症反应。这类患者除了附睾炎的症状外,往往还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其他表现,需要综合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附睾炎。
四、导管梗阻
附睾管等导管发生梗阻时,会导致分泌物积聚,为病原体的滋生提供了条件,进而引发炎症。例如,附睾、输精管部位的结石、肿瘤等病变可能引起导管梗阻。老年男性由于前列腺增生等原因,也可能导致射精管梗阻,从而增加附睾炎的发生风险。对于老年男性,定期进行前列腺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前列腺增生等可能导致导管梗阻的疾病,有助于预防附睾炎的发生。
五、医源性因素
医疗操作:如前列腺穿刺活检、经尿道器械操作等医疗操作,如果操作过程中消毒不严格或操作不当,可能会将病原体带入生殖系统,引起附睾炎。例如,经尿道进行的手术操作,若手术环境消毒不彻底,就有可能导致病原体感染附睾。对于接受过这类医疗操作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是否出现附睾炎的症状,如阴囊疼痛、肿胀等,一旦出现应及时就医。
导管留置: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导尿管为病原体进入尿道和生殖系统提供了通道,增加了附睾炎的发生风险。对于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加强护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导尿管等,以降低附睾炎的发生概率。